学术研究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3-65678268
E-mail:xwxy@cqu.edu.cn
地址: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5号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新闻学院
邮编:401331

学术视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视界 >
  • 09
    2024.10
    吴明华副教授团队在《现代传播》讨论国际互联网用户参与国家声誉的管理

    吴明华副教授和团队博士生赵飞格在《现代传播》2024年第8期发表学术论文《国际互联网用户参与国家声誉管理的话语实践——维基百科“一带一路”倡议词条的个案研究》。论文摘要如下:洛马-阿霍将维护组织声誉的网络用户定义为信仰者。信仰者通过强调自身的社区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价值、词条编辑的“程序正当性”和唤起“同情”情绪来消解其他编辑者的质疑与偏见。尽管意识形态冲突难以完全解决,但信仰者的参与促进了...

  • 08
    2024.10
    王军副教授和谢鹏老师在《新闻大学》讨论新闻从业者对媒体融合的态度

    王军副教授、硕士生胡思琦和谢鹏老师在《新闻大学》2024年第8期发表学术论文《组织变革视角下新闻从业者对媒体融合的态度研究》。论文摘要如下:新闻从业者对媒体融合采取拥抱还是抵制的态度,是组织媒体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组织变革视角,通过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了不同类型媒体融合实践与从业者态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伴随着媒体融合战略的长期实施,目前我国新闻从业者对所在组织的媒体融合整体持...

  • 15
    2024.09
    曾润喜教授团队在《国际新闻界》讨论隐私计算和转换意愿的关系

    曾润喜教授和团队博士生朱星橦、硕士生黄若怡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2期发表学术论文《从隐私计算到转换意愿:基于“风险—效用”的交互效应和隐私关注的中介效应考察》。论文摘要如下:平台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会影响用户的平台转换意愿,但心理过程机制尚待明确,用户对于隐私“风险-效用”的权衡是否会改变或抵消转换意愿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具有移动购物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PROCESS模型分析隐私风险感知和...

  • 31
    2024.07
    李俊欣老师在《国际新闻界》讨论数字游戏玩家主体性建构的符号互动研究

    李俊欣老师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7期发表学术论文《数字游戏玩家主体性建构的符号互动研究》。论文摘要如下:数字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符号场域,玩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表意实践。本研究将玩家视作游戏世界中的主体行动者和意义生产者,聚焦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自我呈现和情感叙述。通过符号学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玩家在化身认同及其“客体化”关系中建立“过渡自我”;通过“行动共在”与意义联结,玩家在交互主体性中...

  • 27
    2024.06
    谢鹏老师在《国际新闻界》讨论辟谣专家语言策略与受众态度转变

    我院谢鹏老师和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段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慕文龙、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曹勤伟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6期发表学术论文《具体还是抽象?健康议题中辟谣专家语言策略与受众态度转变》。论文摘要如下:本研究探讨了健康议题中辟谣专家辟谣语言属性对受众态度转变的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假设辟谣专家在与谣言受众沟通时,相比于使用抽象语言策略,使用具体语言策略能更显著地导致受众态度转...

  • 27
    2024.06
    董天策教授团队在《国际新闻界》讨论“网络暴力”治理研究的学理

    ​董天策教授和团队学生伍晨阳、周润哲等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6期发表学术论文《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中规范判断与理论依据的学理分析》。论文摘要如下: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研究也持续升温,但一些基础性的学理问题亟待澄清。本文基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采用多案例研究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中的规范判断与理论依据进行学理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对样本案例中行...

  • 24
    2024.06
    张世超老师在《新闻记者》讨论平台化时代的内容生产与流量争夺

    我院​张世超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戴少凡在《新闻记者》2024年第6期发表学术论文《制造爆款:平台化时代的内容生产与流量争夺》。论文摘要如下:本研究着眼于中国的社交媒体娱乐行业,关注内容创作者的内容生产逻辑与流量争夺策略。研究发现,内容创作者及其背后的机构并不只是推崇度量逻辑,而是兼顾优质内容创作逻辑。除此之外,内容创作者还与平台运营建立联系,努力成为平台“自己人”,并最大程度瓜分人工干预的流量。...

  • 19
    2024.06
    郭毅副教授在《出版发行研究》讨论出版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文化安全风险

    我院郭毅副教授和学生董鸣柯在《出版发行研究》2024年第6期发表学术论文《出版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文化安全风险与防范》。论文摘要如下:国内外出版界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然而,当AIGC的技术可供性为出版行业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时,更需警惕出版领域应用AIGC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文化价值风险和文化创新风险。为此,应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技术、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等方式防范和化...

  • 23
    2024.05
    刘海明教授团队在《国际新闻界》讨论乡村治理的平台化如何发生

    ​刘海明教授和学生郭珂静、蒋可心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5期发表学术论文《从硬件到平台:乡村治理的平台化如何发生》。论文摘要如下:从广播、电视到社交媒体,媒介技术的每一次更迭都会带来乡村社会互动与治理的转变。随着数字平台逐渐渗透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乡村治理呈现新的治理形态,更体现出国家对基层社会调控逻辑的转变。本文以智能摄像头及其背后的治理平台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应用程序走读,辅以相关新闻报...

  • 22
    2024.04
    范虹副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讨论触感电影的身体界面与触感批评

    范虹副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发表学术论文《感同身受:触感电影的身体界面与触感批评》。论文摘要如下:触感电影是一种新的电影认知范式,却逐渐被窄化为一种“身体类型”的电影,而触感批评的主观化倾向又使该领域变得更加晦涩,再加之触感媒体使影像由“可感”变得“可触”,身体实践方式则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触感电影理论需要进行一次更新。身体界面由电影身体、角色身体与观众身体共同构成,它以一种后人类...

资料整理中。。。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