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边疆的思政课
14
2024.08

作者:

编辑:
彭辉

在边疆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小我融入大我

在边疆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小我融入大我

王林棋 新闻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

绿春,一座隐匿在云南边陲的小县城。这里,只有一条三色彩线的主干道,整座县城随着这一条交通线延伸,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经过了近十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在这座县城里,我们社会实践团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五天七夜。



726日上午,我们在绿春茶体验馆留下了足迹后便来到了绿春县少年宫,在这里,我们帮助哈尼族小朋友们完成了采访视频的拍摄,完成了小记者启蒙的活动。午后,我们去了全国唯一的哈尼族博物馆——绿春县博物馆,其中陈列着哈尼族丰富的历史与习俗文化。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沿着那条“三色彩线”的引领,踏上了国道219,这条道路上,随处可见落石、滑坡以及塌方的警示牌,还有大部分路段5km的限速标志,这一路的颠簸让人更加能体会到边疆的艰苦。然而,在夜幕降临之后,一路上的疲惫都在牛孔镇的彝族火把节中销声匿迹,大家在火光中载歌载舞,欢笑从火光中飘来,也从星光中渐隐。

28日,我们踏上了去往灯马村腊姑梯田的路程。在如画的梯田风光中,我们体验了割稻打谷子摸鱼,同时,灯马村在党的领导下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2020年灯马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的称号。


29号,我们便前往当地有名的美食村——虾巴村,拍摄当地特色美食宣传视频,包括杨根炒肉、煮黄鳝、酸笋牛肉等十一道绿春特色美食,当地天然的食材与特色的香料共同烹饪出特色的奇异风味。

30号,在绿春的最后一天,我们前往梅尼新寨,参观了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红色遗迹,体会当年那段历史的厚重,而现在,梅尼新寨走好乡村振兴路,依托当地的红色资源,打造了特色的红色瑶寨,实现了边境小寨的脱贫攻坚。

31号一大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返程的路,十二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回到了重庆,结束了本次的社会实践。

        虽然这次行走边疆的思政课社会实践结束了,但它给我的启发和影响将会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这次绿春行不仅让我对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见识,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云南绿春县,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当地政府和外界社会的扶持下,不断开发出当地特色的产业,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与我想象中的偏远地区大相径庭。我注意到当地政府的发展始终贯彻因地制宜的思想,以特色为基点,开发出具有当地民俗风情的产业,并且还抓好定位,以茶产业为例,当地认识到当前茶叶市场的现状,以茶叶原料供应为定位,扬长避短,出售原料,而非生硬地推出竞争力小的成品茶,与市场上老牌产品抢市场。但这也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当地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在产品打开市场后努力打造本土品牌。

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加熟悉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协作,以及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和乐观。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将会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我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本次实践中所学所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新闻人的一员,在这次绿春县的社会实践中,我更加理解到个人与社会、青春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绿春县的少数民族同胞还是汉族同胞,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辛勤劳作,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因此,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相融合,在为国家的发展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小我融入大我”的理念。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未来新闻人的一员,我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这几天里,我和绿春融媒体中心的老师们一起,从他们的工作实践中学习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同时,我还注意到了尽管当地新闻资源有限,当地的新闻工作者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用镜头和纸笔记录着发生的故事,这也让我对新闻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镜头和纸笔记录着时代的声音,记录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现,记录我们的国家的发展之音,引导社会思潮,传播正能量,为祖国繁荣发展奉献我们青年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