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21
2024.07

作者:

编辑:
彭辉

刘涛:生成式AI图像与图像阐释学的未来

2024年7月16日下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教授为2024网络与新媒”讲习班全体学员做了题为“生成式AI图像与图像阐释学的未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丹凌教授主持。


刘涛教授讲座中


刘涛教授以解释阐释学的定义引入,强调了数字媒介的重要性,并从媒介化、中介化、平台化和流动化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媒介时代图像阐释学中的“媒介”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变”与“不变”。


刘涛教授讲述了瓦尔堡学派和贡布里希对图像阐释学的不同立场,并总结了图像阐释学的“阐释困境”。瓦尔堡学派认为图像阐释的使命在于揭示象征结构,而贡布里希则主张超越符号的阐释方法,认为象征问题限制了图像阐释的活力。刘涛教授认为,数字媒体时代图像阐释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象征问题、情景问题和再现问题上。


刘涛教授讲座现场


为了回应传统图像学的阐释困境,刘涛教授从媒介视角、传播视角、空间视角与程序视角进行了详细阐释。媒介技术作为一个时代的主导社会配置与运算体系,构成了物质逻辑中最具生命力和阐释力的物质形态,影响了图像的呈现和传播。传播是图像语境生成的动力,传播将信息模式带入现实场景,赋予图像一种流动的“生命”形式。图像的阐释也处在特定的界面与环境空间中,空间的语法与图像的语法密切相关,不同的观看方式将主体带入到特定的图像阐释系统。与此同时,图像阐释需要把握图像生成与应用的“操作系统”。程序视角聚焦于图像的“功能” 问题,从数字媒介的装置逻辑出发,关注图像生成系统中的程序性问题,赋予图像阐释一种程序性的认知框架。

 

刘涛教授讲座现场


最后,刘涛教授讲到了生成式AI图像与图像阐释学的未来,他认为图像和语言不是一个简单的依附关系,图像可以摆脱语言,而以自我生存的模式存在。并指出世界模拟器的核心就是一种图像化展开的语言方式,世界以各种方式被模拟和展开的时候,图像也正在储存世界的一切可能。此外,由于算法的输入与输出存在差异而带来的“算法黑箱”,已经远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图像已经深入到图像世界当中,由此也将引发关于图像阐释学的变革,如何建立通往一个新的符号意义世界是未来图像阐释学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重新建立坐标与框架,回应意义的危机问题。

 

文字:秦克峰、张世超

图片:唐诗、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