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3
2016.07

作者:
张莉燕 摄影:代淼

编辑:

讲习班第五讲 刘加文:网络时代对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7月13日上午9点,2016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第五讲在重庆大学A区教学楼报告厅开讲。新华网副总编辑刘加文老师以“网络时代对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运用丰富的案例,启发学员们如何多角度、多平台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彭逸林教授主持。

(刘加文老师在讲课中)

(新闻学院彭逸林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加文老师从“海外网民的新闻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与中国网民的阅读习惯对比引入主题,利用数据说明了中国网络与新媒体发展的大势。为了更好地解析中国在网络时代对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加文老师首先梳理了“对外传播”的定义。刘加文老师希望新闻学子们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并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讲座现场)

对于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刘加文老师着重讲解了“三差问题”,即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以及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外国对中国的报道主要是负面的,因此,对于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我们这代人在报道真实的中国方面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提高国家硬实力,还要提高软实力。刘加文老师指出,中国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根本上反映的是中西方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中国在国际上是很被动的,世界舆论主要是由美国与西方大国控制,中国在舆论方面与在经济实力上的落差太大。由此,刘加文老师说道:“我们不是要讲‘好中国’的故事,而是讲‘好’中国的故事。”在对外传播中,若不解决这“三差问题”,则会出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情况。

(学员们正在认真记笔记)

通过新华网的经典案例,刘加文老师引导学员们对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行思考。他列举了具有创新形态的多媒体、多语种融合新闻产品《习近平的大外交》案例以及以“一带一路”频道为平台,面向沿线受众开展针对性传播的精准外宣等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网络与新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多个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学员积极提问)

最后,学员们就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如何利用外国资源进行对外传播、新华网在对外传播中的定位以及新华网如何接收受众反馈等方面与刘加文老师进行了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