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2021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第一场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研讨议题包括“网络伦理”“智能传播”“新冠疫情”“健康传播”“媒体融合”“网络舆论”。本次研讨会邀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教授、曾润喜教授、刘海明教授、刘毅副教授,青年教师王军博士、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担任评议嘉宾。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播大学、澳门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28所高校,32名学员参加此次会议研讨。
分会场一
分会场一上半场研讨主题为“网络伦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青年教师王军博士担任评议嘉宾。
分会场一研讨现场
来自广州大学的学员李庚认为赛博格在原有的“技术化身体”和“隐喻”基础上呈现出智能传播视域的数据融合,也为隐喻使用提供了现实情境;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儒多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状况及具体影响;湘潭大学刘小琦做了题为“数据新闻的伦理法规问题思考”的汇报,分析了数据新闻报道中可能面临的伦理法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吴秋仪从哲学意义上的身体出发,阐述了疫情环境下,媒介与身体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李晓川分享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体伦理认知及影响因素。
学员分享
分论坛一下半场围绕“智能传播”展开。郑州大学郭珂静围绕智能音箱,分析了智能设备驯化用户的影响因素;苏州科技大学陈小燕分享了“被编程的社会性与软件依赖的传播”,其研究认为媒介技术正在不断形塑人们的文化实践;韩国汉阳大学李觅分享了中国智能电视行业作为后发者的追赶路径,其研究认为中国智能电视企业的追赶路径受到技术、政府和市场三种因素的影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张世轩探讨了真人主播比较AI主播的独特话语功能优势;湖南大学黄依婷对“智能手机使用与亲子冲突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刘海明教授对每位学员的研究给予细致建议。刘海明教授表示,学员们选题多样,新闻伦理研究视角新颖,有利于思想的碰撞,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员对伦理学专业理论了解不足,缺乏问题意识以及对新闻业界的关注。刘海明教授提醒学员们在做学术分享时,应把握有限时间,摘取研究亮点精讲。
刘海明教授评议
王军博士对每位学员的汇报提供了自己的看法。针对学员黄依婷的研究,王军博士指出因变量的选择应阐述清楚具体理由。对于学员陈小燕汇报的研究问题,王军博士认为难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议其以微观视角切入。对于学员郭珂静的报告,王军博士认为其理论与现象解读的拟合度不高,研究方法存在操作难度。
青年教师王军博士评议
分会场二
分会场二研讨主题由“新冠疫情”“健康传播”两个专题组成,研讨会上半场围绕“新冠疫情”议题展开。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教授、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担任评议嘉宾。
分会场二现场
来自广州大学的学员张雪婷学员,结合信任理论形成科学信任模型,测评新媒体时代影响公众科学信任的具体因素;南京师范大学刘京通过对《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9家媒体微博人物报道文本进行新闻框架解读,分析“新冠肺炎”媒体报道话语中角色模范的塑造;来自汕头大学的郑桂贤学员试图探究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主流媒体如何以“慢直播”为载体与公众互动,进而共同生产出抗疫的信心符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员宋军彦借助健康信念模型对新冠疫苗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研讨会下半场围绕“健康传播”议题展开。来自武汉大学的周红莉学员结合HIV感染者的脱域与再嵌入的社会生活议题展开质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温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农村地区的传播过程,对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途径、特点进行分析;湘潭大学王子丰从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及医生互动意愿方面,对医生自媒体账号与网民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的关系进行探究;湖北大学叶哲佑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发布数量最高的前20个政务新媒体微博账号内容进行研究,对LDA主题建模的分析结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结果及信息公开效果等研究结论进行分享;长江大学王薇薇借助KANO模型,对老年用户网络在线视频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关注老年用户视频消费需求及其消费满意度效果。
郭小安教授建议宋军彦学员的研究需注意媒体报道样本的选取,并提醒学员注意研究中的样本搜寻时间段的选取是否合适等问题;郭小安教授认为周红莉学员研究选题较为敏感,要注重对理论支撑的找寻、追问和探讨;针对温庆学员的研究,郭小安教授建议其进一步窄化研究议题,细化研究对象;郭小安教授建议王子丰学员的研究需将自变量、因变量写入标题。
郭小安教授评议
金恒江博士就张雪婷学员的科学信任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建议将科学知识素养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整体可能会更具理论创新性;针对刘京学员的研究,金恒江博士建议借助话语分析进行辅助研究,并建议学员做纸媒报道分析;金恒江博士认为郑桂贤的研究趣味性较高,建议其后续可以着力于研究路径的完善和阐释;金恒江博士认为叶哲佑学员的研究内容丰富,颇具新意,但文章中涉及理论仍需进一步思索和考量。
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评议
分会场三
第三分会场的研讨主题为“媒体融合”“网络舆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刘毅副教授担任评议嘉宾。
分会场三研讨现场
来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陈彦宇采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政务微博相关数据进行结构特征测度与实证分析;同样来自河北大学的张红光分享了对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集成服务运维取向与发展进路的研究报告;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陈万静呈现了关于“具身认知视域下融合新闻本体新特性探析”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王伟鲜的田野调查发现,“车家村模式”以“企业+数字+村委”模式为核心,具备可复制性强、易操作、投入少、可调控、保障好的优势;来自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员赵香妹解读了直播带货中消费者变成“商品”的主客观因素,并依此总结了直播带货的持续发展路径;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林辰从社交媒体中的“失败展览”现象谈起,分析了网络社交新模式的缘起、构成及影响。
学员分享
分会场三下半场研讨的主题为“网络舆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任纪元通过对疫情“谣言”的“模糊性成因”与合理性存在的研究,分析疫情传播中的“谣言”界定与法律规制;重庆工商大学的蒋彧捷结合大量国外研究,分析谣言传播的动因、特征、影响及阻断;西北政法大学的吉璇论述了网络技术治理的类型,阐释网络技术治理中政治舆论的生成路径转向和功能转向;南昌大学的张记刚围绕网络公共情绪的现实效应汇报“社会表征之用,社会冲突之维,传播赋权之效”三个要点;来自南昌大学的学员徐嘉敏从段子的界定与新特征出发,溯源了段子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描绘了段子泛滥的途径与后果;澳门大学肖倩建立“选择螺旋”模型,根据从今日头条平台爬取的数据,计算出与要素相关的最佳标题长度,构建了新闻标题写作的充足、效率和克制原则。
曾润喜教授对学员们的学术汇报表示赞赏,也为各位汇报学员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曾润喜教授认为陈彦宇学员的研究可以通过参考现实的省市县府际关系,得到更为科学的样本选取方法;曾润喜教授对吉璇的报告提出应区分政治舆论转向与政治舆论功能的转向,阐明中国的政治舆论现状以及明确向善中的“善”的建议。曾润喜教授表示,情绪向度会产生不同的现实效应,建议张记刚的研究不应过多谈及功能的问题。
曾润喜教授评议
刘毅副教授针对陈万静学员报告中的真实观,提出需要在主观认识和客观现象间进行明确界定,并提议关注身体与媒介的原有关系,并对王伟鲜学员报告中的“车家村模式”定义严谨性和可推广性提出改进建议;对赵香妹学员的研究,刘毅副教授指出了其中存在研判主义和现实建设间的矛盾,建议学员从市场营销与媒介营销管理视角发现新思路;对任纪元学员的研究,刘毅副教授建议其对后真相时代与其他时代,疫情传播环境与其他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不同背景和对象。
刘毅副教授评议
论文研讨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环节。本次学术研讨活动,学员们相互交流研究中的心得与困惑,评议嘉宾针对研究议题展开深度讨论并对每位学员研究中的不足给予参考意见,鼓励学员们加强理论对话,充分论证、思索,推动我国网络与新媒体研究迈向新高度。
文字:八且石西、李子怡、陆薪宇
图片:康凤娇、徐双双、张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