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师生齐聚云端,学术互联精彩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圆满结束

2020-07-18 09:45:47     作者:新闻学院     

7月13日至7月15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如期举办。来自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全国91所高校的185名优秀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

7月13日上午9:00,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云端夏令营”,来自五湖四海的近185名学子齐聚腾讯会议,参加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云端开幕仪式由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秀荣主持,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致欢迎辞,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介绍学院发展状况。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专业介绍的宣传片播放过后,开营仪式正式中拉开帷幕,通过宣传片同学们了解了学院的基本概况、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与学术氛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在宣传片中寄语重大新闻学子好学求真,追求卓越。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宣传片)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致欢迎辞,他对同学们参与本次夏令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能够在三天中有所收获。围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能够为同学们带来什么这一主题,凌书记为同学们全面地介绍了重庆大学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学校荣誉、奖项与老师的科研成果等等,并深入阐述了城市发展与高校建设的关系。

虽然相隔千里,但网络并未冲淡同学们热情的火花,评论区内同学们热情的讨论,纷纷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表达了向往之情。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宣传片) 

董天策教授介绍学院发展状况。他表示新闻学院年轻且充满活力,进取而快速成长。学院拥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等多方面人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

开营仪式结束后,董天策教授以“研究问题,探寻真知”为题目,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学术研究的本质是什么,读研到底意味着什么。

读研意味着什么?董院长说,研究生是在研究中学习,要在学习中学会研究。而研究或者说学术,本质上以学术创新为宗旨。他还讲解了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为同学们选择专业提供了意见。接下来,围绕网络群体性事件,董院长完整地展示了优秀学术研究的进行过程,并针对学术创新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上午的讲座以新闻学院院训“好学求真,力行至善”结束,董院长将这八个字送给了参与开营仪式的同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具备问题意识,自觉保持一种分析、质疑、批判、探索真知的精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13日下午,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龙伟研究员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漫谈。讲座从新闻人物的研究出发,提出了做学问应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重视学术脉络和体系的要求。龙老师以范长江的人物研究及新闻生涯为例,结合具体的事例向同学们讲述了上世纪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与变动。

 

7月14日上午,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小安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郭教授针对“群体观念的流变”以及“群体心理”相关的理论介绍了众多代表学者及其著作,他幽默的讲课风格获得了营员们的一致好评。讲座后,同学们积极提问,针对大家的问题,郭教授进行了耐心且有深度的解答。

 

    

郭小安教授讲座 

14日下午,为增进同学们对新闻学院的了解,云端夏令营特设“交流与对话”环节。通过收集问题并解答的方式,为各位营员解开心中的疑惑。在问答环节,曾润喜、张瑾、刘海明、张小强四位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围绕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应具备的品质、新闻传播领域职业发展前景等话题进行指点。尽管隔着屏幕,同学们依然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最后,四位教授都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祝福与期待。 

四位教授与营员交流互动

7月15日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上午9时,参营的180多位同学被随机分成四组,通过腾讯会议逐一与导师进行深度交流与专业面试。

下午5时左右,随着最后一位营员离开面试间,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正式结束。师生们怀着不舍与希冀互道珍重。高瑞怡(中国地质大学)在营员QQ群里写道,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也感谢同学们的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如愿上岸。

结营之际,营员们再次表达了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向往与憧憬。高佳璇同学(中国农业大学)表示,这次夏令营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亲自在重大的校园中漫游,感受重大的魅力。如果明年九月有机会,期待能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相遇在重大的校园,以了却心中的遗憾。龙情同学(四川农业大学)也说,希望能到线下来体验这座身处网红城市中的大学,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开放、包容与平等。

总结这次的“云端”夏令营,刘畅同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说道:“三天的夏令营短暂而又充实,无论是交流讲座,还是最后的考核,学院都尽可能关照到每一位同学,让我们即使在线上也可以畅所欲言,与心仪的导师实现零距离交流。”彭思涵同学(重庆大学)还表示,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与耐心解答使我受益良多,希望未来我能沉下心来阅读经典,不断反思与追问,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编辑:刘畅、彭思涵

龙情、高佳璇、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