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04
2017.03

作者:
新闻学院



郑静

职称/岗位: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与传播、影视批评与创作、视听节目研究

联系方式:Zjing@cqu.edu.cn

基本介绍:重庆人,西南大学电影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学博士生。2007年入职重庆大学,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影视批评与创作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研科研项目近十项。社会兼职: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电视剧评审专家组成员,重庆市委宣传部电影处电影审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理事,重庆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教影视教育专委会会员。重庆市“中青年文艺创作骨干”“巴渝新秀”。





一.研究生招生

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方向)

美视电影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广播电视学(研究方向)


二.主讲课程

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视听语言、影视艺术与文化、影视剧作、影视文案写作、纪录片创作等。其中《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为重庆大学本科重点优质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立项项目(2016年),《影视艺术与文化》为重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通识与素质教育课程项目(2016年)。


三.代表性论文

《滑稽打闹喜剧电影的类型传统与当代传承》,《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8《影视艺术》201512期全文转载;

《以媒资系统为平台,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期,入选《广播电视信息资源论文集》,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出版

《电视传播方式的新媒体特征》,《中外文艺》2017年第4期;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西部电视》2015年第6期;

《白鹿原:女性策略遮蔽下的历史叙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53期;

《奥斯卡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艺苑》20146期;

《青春电影的成长道路》,《电影评介》20075期;

《中国早期短片的电影化程度》,《四川戏剧》20064


四.编著

《影视传媒文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出版,参编

《影视语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出版,参编


五.主持项目

科研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微电影的传播机制与产业研究”2015

重庆市社科规划科普项目《视频拍摄编辑艺术和创作策略》2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影视IP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2016

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广电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2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消费语境中电视广告的文化诉求研究”2011

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青年教师科研专项项目“电视广告的社会属性与文化意义研究”2009

创作项目

中国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重点项目“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影视剧本《重庆风云》,2017年;

重庆市文联“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立项,电影剧本《替身》,2022年;

 

六.创作实践及获奖

曾从事过报社记者、编剧、电视编导、栏目执行制片人等专业实践工作,在各类公开媒体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采访专访稿件一百余篇近二百万字。经遴选为“重庆中青年文艺骨干暨巴渝新秀研修班”学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全国青年编剧特训班、“新文艺群体电影人才”、中影协行风建设等培训班学员;中国评论家协会首届全国文艺评论传播专题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均获结业证书。

论文《以媒资系统为平台用共赢、共享、共筹、共建新思路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论文评选一等奖,2016

影视创作项目获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重庆市第五届中青年文艺骨干暨巴渝新秀研修班优秀调研报告创作规划”,2016

指导学生创作纪录片,获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18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纪录片单元评委会特别奖;指导学生创作的纪录片,获第十四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学生单元纪录片金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获第八届河北朝霞奖大学生影像盛典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要剧作作品:

32集电视连续剧《重庆风云》(2017年中国文联主题创作立项);

科幻电影剧本《替身》(2022年重庆文联主题创作立项 );

动画系列剧《麻辣小冤家》400余集(已在省级电视台及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三维秘幻剧《嘻哈游记》100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已获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 “最佳动画创意奖”、“最佳动画剧本奖”、“优秀动画系列入围奖”等奖项,入围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影视第一,入选文化部文化产业司2016年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