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学院
11
2024.10

作者:

编辑:
彭辉

人民网:重庆大学学子走访边疆少数民族村寨

“绿春之行这么快就结束了啊,真想多呆几天!”这句话从一名来自广东的00后大学生口中说出,让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行走边疆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团带队老师倍感欣慰。从重庆到云南绿春县,在火车和汽车上的单程时间都要十二三个小时,老师们之前很担心这群年轻学生吃不了这个苦。

实践团在边境村寨合影。许晴摄

实践团在边境村寨合影。许晴摄


腊姑梯田。重庆大学供图

腊姑梯田。重庆大学供图


从7月25日到7月31日,该实践团在绿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小记者采访活动,参观了绿春县博物馆和绿春县融媒体中心;到牛孔镇采访了非遗彝绣和神鼓舞的传承人,体验和用短视频报道火把节;赴茶山和黄连山调研绿春生态文明建设,在腊姑梯田报道夏收、开展助农活动,同时调查全国文明村灯马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前往戈奎乡虾巴村,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向全国推荐哈尼族美食;深入平河镇调研丫口水塘口岸建设,在边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参与巡边体验,领略瑶族梅尼新寨美丽乡村建设……所历之处,皆是国情。


绿春县副县长吴炯见证了25名师生的用心投入,并给予高度评价:“他们马不停蹄地行走在绿春的大山间,到访了绿春5个乡镇,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彝族、哈尼族、瑶族、纳西族等各族干部群众,行走范围如此之大,活动类型丰富多彩,成果形式不拘一格,这堂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乡村思政课令人耳目一新。”

学生采访彝族绣娘。许晴摄

学生采访彝族绣娘。许晴摄


行进过程中,多位学生破除了自己的刻板印象——边疆似乎都是落后和凋敝的。事实上这里生机勃勃,处处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成效,处处体现现代化成果,处处反映新时代人民有盼头、有希望、有激情的生活图景。


学院博士生支部党员周润哲表示:“在到访的几个村寨,党员干部带头,党群合作共进,用智慧破解了一个个发展难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不计个人回报、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在黄连山宣教中心开展思政教育。重庆大学供图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在黄连山宣教中心开展思政教育。重庆大学供图


“活动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把思政教育的空间从大学校园转换到边疆的田间地头,通过深度参与、结对帮扶、新闻采写、新媒体内容生产等丰富的形式和体验,对同学们思想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认为。


“这是一次提升学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实践课的课堂思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补充,新闻专业的希望在田野上,只有通过这样的乡村思政课,才能培养有情怀的新型新闻人才,才能破解实用主义盛行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晏红霞、郑雨菲、李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