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0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第8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正式开幕,本届工作坊的主题为:“寻求真相: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八位普利策奖得主从新闻报道的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对真相寻求、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的理解,从新闻理念、采访及信息获取、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分享了各自在调查报道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受邀参与此次活动,于10月23日至26日选派3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全程参与工作坊各场公开讲座,同与会嘉宾以及传理学院学院师生展开对话。
弗雷迪瑞克•欧巴麦尔( Frederik Obermaier)——相信真相
2017年普利策解释性新闻奖得主弗雷德瑞克带来了题为“数字时代如何保护消息来源”的演讲。弗雷迪瑞克·欧巴麦尔(Frederik Obermaier)作为《南德意志报》调查小组成员,曾从匿名人员手中拿到巴拿马文件并凭借有关报道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弗雷迪瑞克向在场的师生依次介绍了保护信源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以图表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社交平台上各类信源的安全系数。
弗雷迪瑞克指出,在信息安全的视阀之下,“在撰写报道之前更重要的是保护信源”,记者不仅要在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谨慎,更要有意识地“抹掉所有的调查足迹”甚至物理破坏所有相关的信息储存设备。
(弗雷迪瑞克·欧巴麦尔正在讲座中)
如他所指,一部分重要信息的提供者在信息曝光后都受到了不同层度的威胁,因此学会保护信源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技能。
乔什•哈纳 (Josh Haner)——灾难之后,意志让人性更可贵
乔什•哈纳是《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在2014年,他凭借描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受害者康复过程的实写图片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写新闻奖”。
乔什•哈纳本次讲座着重于传统媒体报道的变革和发展,他认为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和传播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媒体只有熟练地掌握新数字呈现的方式,才能够给受众更高效率地传递信息。”
作为报道波士顿爆炸案的新闻记者,乔什•哈纳认为新闻报道当中——尤其是摄影记者的报道——需要体现出人性化和社会关怀的因素。每一个记者都要“对这一篇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做一个初步的构想”,这样才可以指导记者不断地深入和挖掘新闻事实。
在讲座最后,乔什•哈纳倡议每一位新闻记者和学生放下偏见,用开放的心胸思考问题。“只有开放和包容,才能生产出好的新闻。”
(乔什•哈纳正在讲座中)
马特•卡罗尔 (Matt Carroll)——神圣之下也有暗影需要探寻
美国东北大学新闻系教授马特•卡罗尔曾是波士顿全球报“聚焦”调查报道团队的成员,在2003年因对天主教神父性侵丑闻的调查报道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项。
本次题为“《焦点追踪》里的‘ 焦点团队‘:隐匿的揭露以及奥斯卡获奖电影的诞生”讲座中,卡罗尔教授讲述了这个报道如何被改编成电影、并最终成为奥斯卡获奖作品的过程,电影许多细节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求真过程的艰难。教授谈到,调查报道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为了寻求真相是值得的。
他告诉同学们,“如果想赚钱,调查记者不会是一个正确的职业选择。”同时,关于调查报道的推进过程,卡罗尔教授认为,“不知道”是对待问题与事件的第一反应,有不加入个人预判的态度,然后再去寻找真相。“只要事实”,他强调道。
(卡罗尔教授正在讲座中)
讲座的后半部分,Carroll教授回答了关于丑闻报道中受到审查该如何推进、行业从业者结构变化、人工智能与新闻报道的变化问题等。他认为,人工智能带给调查记者更多是正面的影响,相比于传统方式,数字技术对于数据采集、资料阅读与信息搜索提供了更加便捷、专业的工作形态,例如在查找文件要点并辅助人工阅读和编辑方面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是“共享”,过去编辑的文件资料都储存在房间里,但只限于少部分人使用,不能为更多人分享,在新技术下的新闻更加透明,记者将作为基于公共利益的信息的公开者而存在,“我们没有什么隐藏的”,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