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品
07
2022.06

作者:
张海燕

编辑:
张海燕

【评论】“零传播政策”成本低在哪里?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三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上表示,相对于部分国家的“感染后再治疗”,我国疫情防控实行的“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策略。(11月2日 《人民日报》)

为何说“零传播政策”是低成本策略?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何为成本?经济学上,将成本表述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但在国家发展中,成本不应局限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而应该看成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总和。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灾难面前,不出成本是不可能的。新冠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发展、社会心理、人民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疫情防控的成本计算,也就不应该局限于经济成本计算。

当前总的一个政策还是零容忍的政策,可以称其为持续性的零感染、零传播,但不是绝对性的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乃至后面变异的“德尔塔病毒”都是以其传播迅速、复制指数高的特点为大众所惧怕。一旦病毒开始传播,并且没有提前做好防护的话,受感染的人便是难以估量的。另一方面,只要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新冠病例,那么每一个开放型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幸免,国家间经济的往来、人员物资的流动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扩散。

收缩性的集体整顿,远不及持续性的监管防控来得便利。个别国家实施的“感染后再治疗”政策,在疫情冷静期放开对国内的管制,在出现大量的病例之后才再次实行严控。一方面,在放松管制的时间内,由于防控不到位,病毒大量散播反而会带来众多病例,这些病例的治愈将耗费众多的成本。另一方面,在反反复复的防控政策收缩中,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各地的经济发展反倒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发展最大的成本。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累计死亡人数已超500万人,且当前,新冠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仍高达2%。当大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都受到威胁时,一个国家的发展会受到严重限制。“零传播政策”,坚持从疫情严防严控入手,对零号病人的传染链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精准筛查,从源头杜绝病毒的传播,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当前,在我国“零传播政策”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疫苗并非“金钟罩”,现有疫苗不足以完全预防感染,各地出现的新冠病例中不乏接种疫苗者;另一方面,“零传播政策”要求各地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防控,但各地的执行力度和相关举措大相径庭。新冠病毒不消,疫情防控任重而道远。


发表平台: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