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安教授和学生宋继文在《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10期发表学术论文《非实存的媒介唯物主义:重新审思基特勒意义上的媒介物质性》。论文摘要如下: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的媒介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非实存的唯物主义。从话语网络1800到1900的断裂,也即从语音的物质性到铭写的物质性的转向中,基特勒所关注的媒介,始终存在于非实存的意指机制,并建构于(后)结构主义对语言的物质性的理解。在话语网络1800,语音的“最小所指”与意义、主体直接关联,意指无需媒介居中“调解”,媒介此时尚未存在;而话语网络1900的断裂,先验所指被技术媒介、反形而上学以及心理物理学实验否定,意指必须经过作为能指的媒介,并在能指的滑动中成为无意义的能指游戏。而媒介在物质性的断裂中出现,又重复显现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经验性领域,其中便包括有形的、固实的媒介物。基特勒所谓媒介物质性,并非媒介的物质性,而是语言的物质性断裂产生了媒介及媒介物。当我们追溯基特勒意义上媒介物质性的本真意涵,厘清物与物质性、媒介物与媒介等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便会发现,在基特勒那里,媒介物质性是某种非实存的语言结构、符号形式或意指机制的物质性。正是基于非实存的媒介唯物主义观,能真正丰富我们对物质性的想象,从物质性角度理解当下的媒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