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09
2024.06

作者:

编辑:
彭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坛|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的新闻道路

6月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绍根教授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学新闻、干新闻、思新闻”为主题,在新闻学院 301 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妙趣横生的专题讲座,史论结合地为在场师生们讲授了青年毛泽东的新闻观念及其职业选择等相关内容。讲座由新闻学院齐辉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邓绍根教授指出,毛泽东毫无疑问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革命宣传家和新闻理论家。其后,邓绍根教授简要介绍了毛泽东幼年至青年时期的求学之旅,提示同学们自小立志,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学术研究扎根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实地调研来培养研究的空间感。



接下来,邓绍根教授分别从“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学新闻”“青年毛泽东干新闻”“思新闻:青年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始形成”三个阶段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毛泽东的新闻职业历程。邓绍根教授表示,“学新闻”阶段最典型的代表事例便是毛泽东成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会员。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著名新闻史学家戈公振所著《中国报学史》称之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邓绍根教授列举了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相关档案材料等,证明了毛泽东获得了听讲半年之证书。毛泽东等人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第一届会员,是中国首届接受新闻学教育和参与系统新闻学研究的新闻学子,是中国新闻教育开端和系统新闻学研究开端的历史见证者。



邓绍根教授表示,青年毛泽东报名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首先在于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新闻时事深切关注的“兴趣使然”。对于读书、看报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读书、看报是毛泽东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贯穿他的一生,是他工作生活的常态。即便到了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仍能回忆起报纸的具体内容。其次,在于他首次北京之行并入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契机。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利用晚上和星期日时间,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从北大教授徐宝璜的新闻学讲演中学到了丰富的新闻学知识,从《京报》社长邵飘萍的授课中得到了新闻经验。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毛泽东掌握了新闻学的基础知识,懂得了新闻舆论的巨大威力,学习了新闻采集、新闻编辑、新闻标题写作、新闻通信撰稿、新闻评论、广告术、实验新闻学等基本方法,理解了新闻社与新闻通讯社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初步具备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邓绍根教授也利用丰富详实的史料阐述了青年毛泽东干新闻的典型事迹。如“五四运动”时期,湖南学联创办《湘江评论》,并推选毛泽东担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1919年12月,毛泽东踏上第二次北京之行。在组织驱张运动期间,同北京大学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密切联系,并认真阅读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完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绍根教授表示,在青年毛泽东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邓绍根教授总结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实事求是);第二,“傍着活事件来讨论”思想;第三,“根据事实来说话”思想;第四,报纸是教育机关、宣传工具。


邓绍根教授指出,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历程中,其娴熟地借助新闻舆论,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新闻舆论工作经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者,是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宣传家,更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这都与五四时期毛泽东学新闻、干新闻、思新闻的新闻道路密不可分。



新闻学院齐辉教授对此次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进行总结发言,表示优秀的历史研究一定是有温度、有细节的研究,此次讲座里包含有丰富的史料,如报刊、档案、回忆录等,这些详实的历史材料还原了毛泽东当年湘江北去的历史空间,为我们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波澜壮阔的成长履历,以及他关于新闻职业的追求对于其革命历程的影响。

 

文字:黄会娟

图片: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