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04
2022.12

作者:

编辑:
彭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12月3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办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新华社、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的20位专家学者聚会云端,研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政班子、专业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加会议。


(新闻学专业建设研讨嘉宾与部分教师合照)



(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研讨嘉宾与部分教师合照)


研讨会分两场举行,上午为新闻学专业建设研讨,学院新闻学专业负责人张小强主持;下午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研讨,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刘海明主持。

(新闻学专业负责人张小强)(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对参与本次研讨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切实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院系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各位专家学者聚会云端,研究问题,分享经验,对于促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结合他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指出,如何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特别重要是三点:第一要办出特色,加强业界和学界之间的双向交流,深入了解,整合资源;第二要强化新闻采写编发的基本训练,信息采集与发布是新闻的看家本领;第三要要推进跨学科教育,切实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讲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他表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活动更强调技术实力;二是实践教学活动应更强调聚合协同;三是实践教学活动更强调综合创新。当前的实践教学,要努力打造基于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的实践教学新平台,推进双导师制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共建案例资源库。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分享了基于第二届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修班的调查报告——新闻学院院长心目中的新闻教育。结合调查数据,张昆教授对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素描、全国各院系的办学定位、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障碍、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分享了四川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经验。她指出,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培养人才方式滞后与业界媒介技术发展迅猛之间的矛盾;二是全媒体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传统之间的矛盾;三是学界人才培养与业界人才招聘各自为政的矛盾。蒋晓丽教授提出,学界和业界要跨界协作,多元交叉,更好地促进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陆佳怡从基层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新闻学专业建设的改革与经验。陆佳怡教授指出,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修改培养方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正在积极探索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陆佳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许向东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专业建设经验、新闻实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指出新闻实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一是资源,充分利用业界的资源,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二是研究,新闻专业课程建设要以教师的学术研究、案例开发为支撑;三是实践,新闻实务课程教学要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许向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主任窦锋昌讲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复旦样本”。他强调,新闻教育正在经历从“专业化”新闻人才到“社会化”新闻人才的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做相应调整——从“专项”教育到 “复合” 教育,并且要处理好“守成”与“创新”的关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主任窦锋昌)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介绍了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三方向八特色的培养模式,分享了人才培养的经验。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下设三个方向:融合新闻、策略传播、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八特色培养体系是:全程化,交叉化,全媒化,国际化,实践化,双轨化,平台化,人文化。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吴赟,介绍了浙江大学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智媒时代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成果。吴赟指出,该项目立足“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改革方向。他强调,智能媒体是传媒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树立“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模式、建设新专业、挖掘新内容、推广新方法。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吴赟)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君玲以“重走中国西北角为例”实践教学为例,分享了她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思考。王君玲表示,2010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重走中国西北角〞实践教学,旨在使新闻学子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西部,培养其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提高专业实战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提升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君玲)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王辰瑶致力于“在变革中探索未来”。她指出,新闻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旨趣是持续关注新闻环境、新闻行动者网络以及新闻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变化,探讨新闻创新行动、机制和效果,分析和评估其对新闻业与社会的影响。她表示,在实际运作中,新闻创新实验室先后开展新闻创新研究工作坊、新闻创新研讨会等项目,立足长期经验观察,以全球视角扎根本土。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王辰瑶)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在会议小结时说,听完11位专家学者的演讲,受益匪浅。他指出,一方面形势逼人,信息传播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又形势喜人,国内兄弟院系已经做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取得不少改革成效。郭小安表示,嘉宾提到了很多高度重合的主题,比如智能传播、国际传播、数据新闻等,这表明跨学科成为主流,要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培养复合人才。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


在下午的嘉宾主题演讲中,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路径。她指出,当前专业建设经历着由细分到融通、由独立到协同、由增量到提质三个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培养方案为底层支撑,夯实一流专业建设基础;以教学组织形态为内生力量,以模式探索助推范式变革;以教研组织方式为创新牵引,构建新型教学共同体,推动产学研协同三条路径落实。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讲述了新视听格局下的广电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创新之道。高贵武分享了人大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的专业建设与教育模式:以构建成熟大视听传播学科体系为中心,以新技术理念与应用为支撑,把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体系和社会服务四个基本抓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君健介绍了清华大学视听传播专业领域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的具体实践。梁君健分享了清华师生及校友构成的“清影工作室”和“人文清华”等平台。他指出,清华以“学界+业界”联合授课的方式,实践“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造就高层次的视听传播人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君健)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田维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危机与转型。他聚焦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强调学生独立调查、深入思考等专业能力的重要性。面对媒体的融合化、社交化、智能化,更需重视实践能力与专业主义的坚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田维钢)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兼《现代出版》执行主编张国涛阐述了高水平教材建设对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他指出,教材建设具有政策层面、知识体系构建、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多重需求。他强调,高水平教材的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方面下功夫。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兼《现代出版》执行主编张国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章平分享了复旦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的经验。她指出,要培养集思想、能力、技术三位一体的数字视听传播人才,要注重影像叙事能力和基于计算机的视听传播能力的培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章平)


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白净分享了对非传媒类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他从视听、创新、前沿、共享四个维度,解析了南京大学全媒体中心(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教学实践。

(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白净)


浙江传媒学院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副主任胡一梁就《多场景融合的传媒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做分享。他指出,要在技术与知识的结合中完成视音频对新场景的赋能。胡一梁强调,高校教学数字化建设,要在多方合作中完成智慧校园的建设。

(浙江传媒学院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副主任胡一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的研讨做了小结,并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各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各自学校的经验,介绍了国内广播电视专业建设最前沿的思想、理念、实践,这些经验将对学院落实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助力。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


在上午和下午两场研讨会的致谢环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对所有到会嘉宾和专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凌晓明认为,与会专家和所在单位数十年积淀的专业建设显著成效与可贵经验令人赞叹,大家的真知灼见值得借鉴。唯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苦干实干,才能在自己的两个专业建设中出成绩和有特色。他表示,要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更需守正创新、对标一流。他还恳求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帮助学院青年教师在专业建设上的成长与发展。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