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24
2013.12

作者:
新闻学院办公室 摄影:新闻学院办公室

编辑:

董天策教授等出席“首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层论坛”

2013年12月20日至21日,”首届首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举行,此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举办,邀请了海内外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媒体等领域从业人员共40余人,对相关论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围绕“国家公共外交中的心理战和软实力提升” 、“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国际冲突中的舆论战与国际传播秩序重构”、“多重社会转型中的阶层整合与国家认同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体策略与国民动员”、“新媒体传播中的社会舆情监测与政府应对”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院董天策教授、郭小安研究员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分别提交了会议论文《国家传播战略是一种复杂性科学》、《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情感动员策略与抗争剧目》,并作主题报告。

(董院长做主题报告)

董天策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国家传播战略是一种复杂性科学,任何简单化的处理只能是盲人摸象。必须超越媒介传播视域,进入泛传播复杂系统,对国家传播所涉及的所有面向与关系网络进行要素梳理与划分,尝试建构相应的分析模式,才可能对国家传播战略提出对策性建议。然而,这种总体性研究尽管极其重要,但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完成。因此,在对国家传播这个泛传播系统做出清晰的模式化分析之前,不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尤其是国家传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在某种具体的论域中比较深入地探讨某种维度的国家传播战略。

(郭小安研究员在论坛现场)

郭小安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在现有的社会政治生态下,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难以进入到“依法抗争”、“依理抗争”的轨道,而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泄愤色彩,这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的并不是理性计算的逻辑,而是情感动员的逻辑,决定公众的参与动机往往是道德的对错和情感的共鸣,而不是输赢的策略算计,因此,从谣言与情感动员互动关系视角来探析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及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