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04
2014.03

作者:
刘天宇 陈兵帅 赵霄宇 摄影:顾雯丽 崔凯文

编辑:

人大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光临我院讲授新闻评论专题

3月2日-3日,传媒大讲堂第9讲系列专题讲座继续开展。涂光晋教授带领大家在从中国古代大家们的议论文入手,沿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政论传统,结合当代新闻评论的现状,带领着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中国意见传播的发现之旅并探讨了新闻评论价值的实用性功能。

展示幻灯片时,涂教授称自己是一个“表格控”,并希望大家不要对没完没了的表格感到厌倦,这俏皮的话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点击浏览下一页

(涂教授在讲座中)

中国意见性信息传播的历史回溯

在讲述中国从春秋以来到近代的意见传播时,涂教授把中国意见传播历史演进划分源头、发展、成熟、拓展四个阶段,并举了许多支撑的例子来进行阐述。说道乌克兰最近的局势,涂教授对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行径不以为然,她说:“其实把墨子的《非攻》节选其中一篇翻译成现代文,放在《人民日报》头版就是很棒的一篇社论了,我知道你们不信,我给你们看看。”于是涂教授拿出了《非攻十七》详细讲解,再结合乌克兰局势引申,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之后,涂教授又举了《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的例子和近代王韬、梁启超等在报刊中广泛运用新闻评论的例子。涂教授强调,做新闻的尤其要广泛涉猎。在说到近代报人对新闻事业的贡献时,涂教授说:“像梁启超、王韬这些大家,他们写的文章或者说新闻评论无不蕴含着对整个社会的关怀,以后我们写新闻评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以载道。”

中国意见性信息传播的未来展望

当讲到改革开放以来到全媒体发展时期的新闻评论时,涂光晋教授介绍称:“改革开放以来,报刊评论变得丰富,整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新闻评论题材的拓展、新闻评论体裁的丰富、比重的增加、报刊言论版的出版与公众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她还举了1978年发表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为例,分析当时评论的时代特色。

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走向成熟和网络言论的出现于广泛应用也是涂教授认为的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她分别列举了1995年的《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和香港《苹果日报》的“忍够体”事件来进行分析。她认为:“《实话实说》这种类型节目的出现,还原了人类的讨论的初始状态,是新闻评论的进步。”

点击浏览下一页

(讲座现场)

中国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现实价值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事件才具有新闻价值,“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涂教授如是说。她以“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恰如其分地解释了这五大特性,她解释说:“昨天(3月1日)刚刚发生,时新性明显;昆明与重庆地域上接近,昆明人与重庆人心理和利益是接近的;暴力袭击事件显著,又发生在两会前时间显著;影响范围大、人数多、程度深,所以重要性强。”

对于本专题的核心问题“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异同”,涂教授概括为——“同中有异”。对于评论价值来说,趣味性暂可不提,那么四大要求的从主要到次要依次为:显著性、接近性、重要性、时新性。对于时新性被放到最次要的位置,涂教授指出:“新闻价值强调时新性,但是评论价值对此要求并不高,因为时间愈长,事实的暴露会愈加充分,思考和沉淀会使评论人的评论更具内涵和更趋向正确。”至于将显著性放在首位,她则认为: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新闻,只有事件典型和特征显著才能给予人启示和借鉴。

虽已年过花甲,涂光晋教授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她的人格魅力吸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各个年级的同学前往讲座现场。正如她在教学感言中写到的那样:大学教师的职业带给我的,是永远面对新的面孔、新的期待的一种压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