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5年8月28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重庆市石柱县冷水镇,对石柱县(留守儿童)精英学校的陈玲进行了回访。1年前同学们第一次探访陈玲时答应她会再来看她,1年后的今天同学们信守诺言,回到陈玲家看看她一年来的进步和变化。在回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她一年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在交谈过程中,她向我们分享了她的梦想,而她坚定的眼神让所有的志愿者都为之动容,并热情的为她介绍重庆大学的情况,鼓励她在4年后报考重庆大学。同学们希望通过介绍大学生活情况,使她坚定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并引导她不懈努力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翻过翠绿的山头,破旧的瓦屋,和煦的阳光轻轻地停在在眼前这个小女孩的眸子里细细探寻追梦的故事。
小女孩名叫陈玲,是石柱县(留守儿童)精英学校一名即将步入初三的学生。家住石柱县冷水乡的她,从学校到家里需乘坐近两个小时的汽车。8月28日早上9时许,在经过了近2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离陈玲家最近的汽车站。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早已在路边等待的陈玲爸爸——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穿着破了好几个洞的解放鞋和一件不太合身的旧外套,粗糙的双手上还沾有泥污,但他眼中的笑意却如大山中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一样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他的淳朴和善良。在陈爸爸的带领下,我们步行10多分钟后来到了陈玲的家。
这时,陈玲也在家门口等着我们的到来。她是个瘦瘦高高的女孩,皮肤黑黑,留着斜刘海,扎着简单的马尾。刚一见到我们,她就一眼认出了去年前来探访过她的同学并热情地上前跟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进屋坐。陈玲的家是一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木质建筑,被时间和烟火熏得灰黑色的老木头显得沧桑陈旧,裹着塑胶纸的窗户被山里的风吹得唰唰响,吱嘎作响的楼梯更衬得整座房子摇摇欲坠。房子里面只有简单的家具,空间有些狭小,我们一行人走进她家的火屋里,在火炉边的四根长板凳上坐下。刚一坐下,陈玲的妈妈就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煮玉米,她笑着说:“也没有什么好招待你们的,这玉米是我们自家种的,没有打过农药,是天然的。”陈玲爸爸则在房外的梨树上为我们摘梨子。陈玲父母的热情好客使我们十分感动,我们相信他们的质朴与乐观也影响着陈玲。
陈玲一家人的热情招待使得同学们感受到了这个家庭虽然生活贫苦但却有着令人羡慕的宁静与幸福,陈玲爸爸温厚善良的好脾气让同学们都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向陈玲爸爸询问起了他和陈玲妈妈的情况。陈玲爸爸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私人煤矿打工,他的具体工作是运煤,这个听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他每天从矿井口步行两公里下到煤矿最底部去,工作条件艰苦,更是随时都有危险,但为了女儿陈玲的学业,这位淳朴善良的山里汉子用他瘦弱的肩膀硬是扛起了女儿求学的梦想。陈玲妈妈由于不放心陈玲爸爸也到煤矿食堂帮工,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懂事乐观的陈玲仍然是个心怀大梦想的女孩。
因为交通的闭塞,使得陈玲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她也几乎没有机会出远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唯一一次还是她上小学的时候随着老师到过重庆主城区。即使几年过去了,提到重庆时,陈玲的眼睛里仍然透露出对外界的渴望,她边笑边说:“重庆主城里面好大,我都怕走丢。”当我们问到她的梦想时,陈玲说当她看到电视里演员优秀的表演之后很受鼓舞,因此对艺术感兴趣的她想要当一名演员或者设计师。她说她也知道这个梦想要付出比她想象中还要多的努力,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害怕辛苦而有所畏惧。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她说出梦想时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以及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时响亮清脆的声音,她对我们说“改变家庭的命运是自己的责任,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是她的责任”。在学校里,陈玲兼任英语课代表和生活委员,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家里,她除了认真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还会下田干活,为父母分担家务。
陈玲还有一个比她大五岁的哥哥,在外打工,也帮着父母分担着家庭的负担。但是这个小女孩心里知道,这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她们家的命运,她比自己的同龄人承担得更多,也懂事更多,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通过自己努力读书能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小小年纪的她十分乐观,她喜欢唱歌,喜欢运动,最重要的是和一般孩子相比她很知足,她说:“我拥有最富足的财富,我有一个完整的家,有深深爱着我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身居大山深处,怀揣美丽梦想。艰苦的生活让陈玲的小手长满了薄茧,让那双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却也给予了她坚强的斗志、不屈的毅力和逐梦的勇气。这份勇气和无畏震撼了我们,打破了我们传统印象中留守儿童的形象。艰苦的生活环境能让一个孩子身体疲惫甚至忧虑衣食,但是永远也不能遏制梦想的幼芽,更加不能束缚一颗勇于逐梦的心灵。在得知陈玲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时,同学们热情地为陈玲介绍重庆大学相关专业的情况,并拿出了为陈玲精心准备的礼物——《现代汉语词典》和《英汉词典》,鼓励她努力学习、确立目标、敢于追梦,并邀请她来重庆大学做客。同学们希望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带给陈玲更多的希望,使她在追梦路上不再孤单,陪她拥抱属于自己的灿阳天。
志愿者感想:
许春红:陈玲是个爱笑的小女孩,笑起来真诚又美丽。或许已经到了知事的年龄,她非常懂事,见到我们很热情,甜甜的叫着“哥哥好、姐姐好”。这真诚的笑容打破了我自以为见面应有的尴尬。她也十分健谈,有自己小小的梦想,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十分懂得坚持的意义。谈及她的哥哥,她充满了自豪并说:“我哥哥对我很好,他在重庆主城工作,我希望以后也能去重庆主城工作。”在家里,陈玲也十分懂事,帮着爸爸妈妈做家务干农活,十分乖巧孝顺。她说希望有机会来重庆大学看看,并希望好好努力考进重庆大学。我衷心祝福,这个小巧可爱的女孩儿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我知道我的个人能力有限,但是我更加知道,大山的孩子需要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梦想,而我能带给她的就是帮她抓住这一丝希望,助她追梦。
吕尧:我印象中的留守儿童,更多的是内敛。特别是小女孩儿,我觉得应该是文静而羞涩的。然而陈玲却是活泼开朗的。在没看到陈玲之前,我便听见了她热情的称呼“哥哥好、姐姐好”。随后我们一起谈心的时候,她也热情友好、活泼好动。看见她懂事儿的笑、招呼我们,我内心还是莫名的心疼这个小女孩儿。过早地持家,过早的懂事让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成熟”,可她终究也还只是个小女孩儿呀!是一个一个本应该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不懂事的小女孩儿呀!家境虽然艰辛,可她积极乐观,怀揣梦想,充满能量。一个小女孩儿,懂得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懂得如何持之以恒,懂得不畏艰辛、克服困难,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差。当我们给她介绍大学生活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睛里闪耀的光芒,充满希望,布满憧憬,我知道,她会一步一步踏出自己的未来。
撰稿人:姚慧杨翠悦
责任编辑:周莹莹许春红
图片编辑: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