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6
2015.12

作者:
王朔 摄影:孙艺嘉

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谈“从哥本哈根到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见闻与思考”

12月1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莅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从哥本哈根到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见闻与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主持。

(郑保卫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伊始,郑保卫教授由一幅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照片讲起,提及这个会议,郑保卫教授讲道:“从哥本哈根算起,我盼了五年。”

(讲座现场)

气候峰会峰回路转

郑保卫教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和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故事。时间回溯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会议后,国外记者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绑架了哥本哈根会议》的报道,以莫须有的罪名指责非难中国。但中国媒体没有发声。郑保卫教授说:“我在看转播,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的媒体为什么不在恰当的时间作出回应?”后来应《中国日报》环境专题记者的邀请,郑保卫教授成立了中国气候项目组,并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以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作为顾问。

(参加讲座的同学)

2010年,郑保卫教授开展了主题为“气候传播互动共赢”的后哥本哈根时代政府、媒体、NGO的角色及影响力研讨会。该会议总结了媒体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行为及其经验教训,亮出了气候传播的旗帜,并提出“后哥本哈根”的概念,探讨了气候传播行为、传播效果及传播功能。会议规模不大但效果很好。

接下来的几年里,郑保卫教授参加了所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国分歧不断减少,增进了共识。中国智慧,引领方向。在2015年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峰回路转,前途光明,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郑保卫教授说:“这次会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这次谈判获得成功,中国智慧不可忽视。”

气候传播柳暗花明

郑保卫教授总结自己的研究是“定位高端,起步顺利;两轮驱动,双向推进;机遇难得,乘势而上;贵人相助,自我进取。”郑保卫教授对同学讲道,虽然他的研究起步顺利,但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指出气候传播要面向国际,同时要使国内公众参与进来。

(同学提问)

在提问环节,郑保卫教授说:“做好气候传播,关键在于提高从事气候传播的专业人员的知识,提升国家传播的整体实力。应把气候变化的报道看作和经济报道同等重要。”

(名誉院长马院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