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2
2020.07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胡智锋:智能时代视频传播新趋势

7月10日晚,胡智锋教授为2020“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带来题为“智能时代视频传播新趋势”的线上直播讲座。胡智锋教授是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主持。

胡智锋教授讲座PPT首页

胡智锋教授首先从“智能”一词谈起,介绍了智能的含义,以及智能化传播在技术、生产、传播三大方面的特征。智能化传播的技术特征体现为利用海量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传播,在生产方面呈现出自动性、联想性、自由组合、拟态化的特征,在传播层面表现出互动化,碎片化、多屏端一体化和非线性特征,打破了过去大众媒体人工拍摄、线性传播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机制。

随后,胡智锋教授梳理了两大视频传播体系的发展轨迹。传统主流媒体视频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电视、广播、报纸、通讯社的视频节目内容为代表的传统视频传播阶段,二是“传统+互联网”视频传播阶段,三是“互联网+传统”视频传播阶段。新兴网络媒体视频传播同样经历了三大阶段:一是传统门户网站视频传播阶段,二是媒介化新媒体视频传播阶段,三是短视频新媒体视频传播阶段。胡智锋教授认为,传统主流媒体正朝着互联网化方向发展,向互联网化的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调性和规律靠近;而新兴网络媒体正朝着媒介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强信息传播、媒介参与和社会动员功能。

智能时代下,视频传播又面临哪些困惑与焦虑呢?胡智锋教授认为,对于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技术相对落后无疑是最大的焦虑点,非自动的生产传播模式造成信息量大大减少,线性模式限制了生产与传播方式,呆板、保守的内容生产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社交和信息获取的需求。而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来说,专业内容缺乏是其主要短板。同时新兴媒体存在着媒介功能认知度、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仍需要在专业性、权威性等层面全面提升。

关于视频传播的未来道路,胡智锋教授认为存在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并对二者利弊分别进行分析。胡智锋教授谈到:“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我们应当不走极端,在融合互补中寻求发展。”此外,胡智锋教授从生产、传播与组织层面对智能时代视频传播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在生产形态上,未来媒体会以短视频为基础衍生更多元的形态,实现短中长视频结合与并立、图文与音视频并茂,综合立体化传播。在传播形态上,除了AR与VR等多样性体验,跨屏传播将成为主要形态,一屏为主,多屏结合。在组织形态上,媒体机构将出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混合结构组织形式,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计划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方式。

最后,胡智锋教授还强调了智能时代视频传播需要把握的原则理念。第一,态度决定一切,任何时候都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第二,细节影响成败,执行力必须到位;第三,诗意提升现实,内容生产不能简单复制现实,诗与远方很重要,坚持审美力与艺术感,才能走得更远;第四,智慧改变世界,对不同要素、不同资源、不同手段的创造性组合就是创造力。 

 

胡智锋教授为学员答疑

在交流互动环节,胡智锋教授针对讲习班学员提出的“智能时代的视频广告发展趋势”“直播带货存在的数据造假现象”“智能化视频传播中的艺术和人文的平衡”“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文/连续 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