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2021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第二场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研讨议题包括“国际传播”“网络视频”“网络文化”“网络亚文化”。本次研讨会邀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刘毅副教授,青年教师王军博士、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担任评议嘉宾。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28所高校,23名学员参加此次会议研讨。
分会场一
分会场一上半场研讨主题为“国际传播”与“网络视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毅副教授,青年教师王军博士担任评议嘉宾。
分会场一研讨现场
来自云南大学的李彤学员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疆棉花”事件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生成机制以及具体的情感倾向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冉旻鹭、阎庆宜两位学员对微博、推特两个平台中参与“新疆棉事件”的社交机器人展开研究;同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肖玉笛以路透社关于TikTok在印度被禁用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路透社的报告框架、报道内容、报道倾向;华中科技大学胡婷婷借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法,从基础设施层、逻辑层和内容层考察TikTok相关的媒体报道;河南大学常淳以内容分析为主要方法,在文化复兴视域下对我国短视频海外传播策略展开研究;扬州大学袁凌钰借用非主流民众网络话语理论框架,做了题为“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Online Readers’ Comments on Has China Won”论文分享。
学员分享
分会场一下半场研讨主题为“网络视频”。来自山东大学的阎利超学员以vlog作为研究对象,借用新媒体研究的“ATIP模型”,分享了对数字口语时代的交流情境重构的研究;新疆大学崔湘晗以B站为例,从创作者视角阐述了网络平台中vlog传播的具体策略;上海财经大学杨浩晨做了题为“短视频狂欢中的加冕与其意义悖论”的论文分享,其认为在当下的短视频市场存在着创作者、“丑角”、影视角色的“众神加冕”现状;北京师范大学田晔分析了多屏时代下的中国网络剧少年形象的呈现与意义;湖北大学吴诗晨分享了《觉醒年代》的叙事逻辑及多模态隐喻研究。
刘毅副教授表示,学员们的选题创新性较强,关于“新疆棉花”事件、TikTok的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关李彤关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刘毅老师认为“新疆棉花”事件是不是政治参与需再斟酌,报告中对于情感倾向的分类缺乏合理性。刘毅副教授对冉旻鹭、阎庆宜两位学员熟练掌握研究方法,研究报告全面表示称赞,同时也指出存在研究内容过多,论文切入点复杂化的问题;针对吴诗雨同学的分享,刘毅副教授认为标题中新媒体时代与《觉醒年代》关系不强,论文论证引用政府相关报告的做法需规范化。
刘毅教授评议
青年教师王军博士建议刘彤学员的研究可以尝试侧重情感分析,对于社交机器人的舆论操控,关键在于识别舆论操纵的主体是社交机器人还是人类自身。王军博士认为数字治理研究应侧重于策略或建议,胡婷婷学员的数字治理探析倾向于媒体报道层面,这两种视角存在偏差。王军博士建议常淳同学应界定好研究范围,路径应是宏观层面,内容是更细致的细节层面,选择其一来做细致研究。吴诗晨对于觉醒年代的研究,吴军博士建议她要进一步明晰理论价值,做好文献综述。
青年教师王军博士评议
分会场二
分会场二研讨主题为“网络文化”“网络亚文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担任评议嘉宾。
分会场二研讨现场
来自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赵梓然学员借助文本分析法对字节跳动企业中的企业文化进行解读;湖南大学刘明明结合当前线上黄帝故里网上拜祖空间,对网络拜祖空间内的各类文化意象展开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屈济荣则针对数据库中的传播话语的话语性与互文性进行探讨;新疆大学李奂探讨了微信小程序“数字故宫”中的文化记忆建构议题;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的常民强学员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及地位进行探究;北京大学杨志远结合“二二七事件”对当前偶像产业现状展开分析,其研究认为偶像人设是粉丝的一种自我投射,偶像应对粉丝进行引导、管理。
学员分享
研讨会下半场围绕“网络亚文化”议题展开。来自西南大学的卢松岩学员借助网络民族志,对豆瓣网络社群中的认同、聚合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学员韩姝针对当前社会“饭圈文化”的滥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建议;中山大学崔贺轩基于当前宣传内容的“萌化”现象,借助深度访谈、内容分析方法对这类网络亚文化形态进行分析;河北大学付家豪从传播游戏理论视角出发,探究B站弹幕视频用户的心理使用动机;西北政法大学王立昊对青年群体在剧本杀中的“虚拟社会化”议题进行分析研讨;新疆大学刘小琳探讨了泡泡玛特盲盒如何借助文化符号实现对消费者的控制与驯化。
张小强教授对每位学员的分享进行细致点评。张小强教授认为赵梓然学员的选题颇具趣味,研究视角带有批判色彩,但需注意研究伦理问题,建议学员刘明明可以结合镶嵌性理论对研究整体进行深入分析。张小强教授建议常民强、杨志远学员的研究,可以加入社会治理视角,让研究议题兼顾现实关怀。针对韩姝学员的研究,张小强教授建议可以从治理视角进行研究,进一步聚焦研究视点,建议刘小琳学员需要注意理论与研究间的连接性问题,注重理论与案例的融合阐述。
张小强教授评议
金恒江博士为学员提供了后续深入研究的建议。金恒江博士建议赵梓然学员的研究在后续的修改中,需要进一步对题目进行商讨,明确研究议题,建议刘明明可以将研究侧重点聚焦于线上空间对文化情感性、仪式性的改变。金恒江博士表示屈济荣学员标题中话语性、互文性概念词汇的使用值得商榷,也认为学员杨志远的研究视角较为宽阔,建议后续研究视角可进一步聚焦。
青年教师金恒江博士评议
据悉,7月21日、22日下午两场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行。 “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举办七届以来,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此次学术研讨会成为促进师生交流的一次有力尝试。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正在成为中国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的专业交流平台。
文字:八且石西、李子怡 图片:徐双双、王彦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