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讲习班第六讲 曾润喜:网络舆情研究及其反思

2015-07-15 22:09:31     作者:段童瑶 摄影:汪红春     

15日下午,2015“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系列讲座六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126报告厅开讲。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研究员作了主题为“网络舆情研究及其反思”的学术报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温健琳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曾润喜研究员代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对于近300多名老师和学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此次讲座围绕关于网络舆情研究的三个反思展开。曾润喜研究员提出的第一个反思为:如何看待今天的舆情研究。他首先梳理了移动互联的自媒体时 代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以天气预测和地震预测为喻来说明舆情工作者的状态和理想。随后,曾润喜研究员分别从论文的发文时间、发文趋势、发文杂志和机构、 发文作者、学术流派等多个方面讲述了舆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曾润喜研究员讲课中)

(温健琳老师主持)

关于反思二,曾润喜研究员提出了如何给网络舆情下定义的问题,他指出“舆情”连在一起,应该 有两种常用理解:老百姓的情况(信息)和情绪(意愿)。在舆情定义中,有五个焦点需要引起注意,分别为关于谁的舆情、关于什么的舆情、舆情的存在或表征方 式、舆情可见还是不可见以及舆情、民意、舆论的区分。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舆情的概念,狭义上的舆情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广义上的舆情即社情民意。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三个反思为舆情的研究体系,包括舆情的过程、汇集与分析、预警与指标体系、研判与治理等。 他首先对目前学界对于网络舆情的发生阶段和过程进行总结,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三个目的:营销(企业营销、政府营销)、公民沟通和国家安全。在政府方 面,政府信息化过程包括办公自动化、面向企业的电子政务、面向公民的电子政务和面向公民的移动微服务四个阶段,和(为自己)发布宣传、(为公民)诉求和服务以及(为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三重境界。最后,曾润喜研究员采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别讲解了舆情监测与舆情地图概念、基于事件和情绪的网络舆情地图可视 化实施方案以及运用百度指数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学员提问)

曾润喜研究员以生动幽默的讲授激发了学员们的热情,在学员提问互动环节,针对“舆情有无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之分?”、“正面延伸舆情和负面延伸舆情怎样界定?”以及“情绪舆情统计的数据获取方法和情绪判定标准各是什么?”的问题,曾润喜研究员一一作出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