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第七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在重庆召开

2021-10-25 09:35:22     作者:新闻学院     

2021年10月23至24日,第七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在重庆召开。论坛主题“恰是百年风华:重访媒介文化与政治实践”,旨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新闻传播史发展的研究历程,探讨新时代中国新闻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高校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发起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 

合照

图片 第七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主持。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工部胡学斌部长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传播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发展历程。经过不断发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地位逐渐上升,近年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Top Ten新闻学院之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胡

图片: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工部胡学斌部长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陈于武副所长在致辞中指出,参与论坛的青年学者们生逢伟大的时代,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视野宽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的青年论坛就是要做精品力作的培养皿,学术人才的孵化器。

陈于武

图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陈于武副所长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邓绍根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投稿选题将宏大视角与深度挖掘相结合,六大专题聚焦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片段与维度,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图景。 

邓绍根

图片: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邓绍根教授致辞 

随后举行重庆大学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心主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致辞。

揭牌

图片:重庆大学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本届论坛共设有会议主旨发言、学人报告和六场专题研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研究员主持主旨发言。

龙伟

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研究员主持主旨发言 

四川大学杨天宏教授发表了题为《近代中国报业生态与报刊利用中的问题》的主题报告。杨天宏教授以历史学者的视角,从新闻史研究的立场,提示报业生态对报刊史料运用的影响。他表示,学者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同时关照两方面材料,从正反互动维度重建中国新闻报刊史。 

杨天宏

图:四川大学教授杨天宏作主题发言 

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后科举时代的“科举”——制度史和传播学的视角》。他指出,科举实质上“废而未废”,功名追求在实践和心态仍普遍存在,依靠续行的专项考试制度得到延续,从制度史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晚清科举停废后的“科举”问题,可以为这一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张仲民

图:复旦大学教授张仲民作主题发言 

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舆论工作核心理念创新的百年进程”为题,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形成了宣传、新闻、党性原则、新闻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公民权利、信息公开、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舆论、媒体融合、现代传播体系等核心理念。正是这样一个开放而创新的传播观念体系,引领了党的百年新闻事业不断发展。

董天策

图: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作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陈于武副所长主持学人报告。山东大学教授徐进着眼于大革命时代,探究谣言与权利、政治运动之间的关系。以蒋介石和廖仲恺、熊克武两案为例,徐进教授探讨了民国以来的纵横术大行其道的现象,和通过舆论制造谣言的政治生态,从而剖析其对谣言生成的影响。 

徐进

图:山东大学教授徐进作学人报告 

清华大学副教授梁君健以紫禁城影像为研究对象,借用本雅明的理论,探讨了作为“大内”的紫禁城的灵韵的消逝及作为文化标本的灵韵的产生,指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摄影术对于建筑空间的意义形塑所发挥的特殊功能,以及摄影术本身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文化实践的特征及演变。 

梁君健

图:清华大学副教授梁君健作学人报告 

山东大学研究生石尚上、教授俞凡围绕“黄帝”符号的历史流变,探究“黄帝”是如何和何时成为民族认同符号。研究指出“黄帝”形象历经从神话入传统的古代建构,到清季从皇统到国统的新诠释。研究发现民国建立后,伴随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发育,“黄帝”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认同符号。

石尚上

图:山东大学研究生石尚上作学人报告 

四川大学教授朱至刚通过搜集、整理与归纳中国近代县级报刊,试图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赋予近代报刊物质性意义及其全局性发展轨迹。朱至刚教授指出,中国基层县报是一个尚待研究的大宝库,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要以“中国”为基点。 

朱志刚

图:四川大学教授朱至刚作学人报告 

2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举行了六场专题研讨。来自国内顶尖院校的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疫情限制,分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WechatIMG112

专题研讨现场

在专题讨论中,与会者分别围绕中共新闻事业史、报人群体与媒介形象、新闻教育与实践史、报刊阅读史、舆论宣传与政治实践、媒介文化六大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WechatIMG113

专题研讨

分会场群像照

图:专题研讨

分论坛结束后,各位学者还围绕“跨学科背景下新闻史研究的方法创新”展开圆桌讨论,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向芬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认为,新闻史研究要进行史料鉴别,要保持理论警惕,加强历史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对话。山东大学徐进教授认为,跨学科研究既要有理论视角,又要关注矛盾性、冲突性的文献,如政治对于报纸的干预,思考近现代媒介的批评文化等。四川大学朱至刚教授认为,怎么判断材料文献的史料价值,关键是看我们的历史想象、社会想象、世界想象是什么,即我们的历史观、社会观、世界观。关于跨学科的问题,学者们应该反问:你心中的跨学科是什么?是规训还是方法?山东大学俞凡教授讲述了他搜集史料的经历。关于材料和理论的问题,他说“不要着急套理论,而是应该先搞清楚事实。”他表示,新闻史研究者可以借鉴史学研究者的思路方法。 

向芬

图:向芬研究员主持圆桌会议 

闭幕式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总结致辞。他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衷心祝贺,对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鼎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心、支持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发展。

凌晓明

图:凌晓明书记代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答谢致辞

最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凌晓明书记、董天策院长、龙伟副院长顺利将会议吉祥物移交给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垒教授代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致辞,诚邀与会学者来年相聚北京。

移交

图: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活动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