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际交流 > 风采展示 > 正文 >
16
2015.04

作者:
乔琳 摄影:崔凯文

编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彭泰权谈“网络搜索词与公众注意力的测量”

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网络搜索词与公众注意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哪些?4月16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彭泰权博士走进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带来了题为“网络搜索词与公众注意力的测量”的学术讲座,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了本次讲座。

(彭泰权博士在讲座中)

在彭泰权看来,公众注意力是指人们在思考有争议的社会议题时投入的时间、情感等其它资源,它与政府决策、政府关注、公众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以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宽带速度慢,将微博民众关注的这一事件提上议程,随后工信部立即采取行动这一例子,指出公众对不同社会议题的关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即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政府的决策。

彭教授认为,在过去,民意调查确实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但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其设置问卷问题的选项有限、民众回复的质量无法保证等缺点日益凸显,这也使得具有更新快、覆盖广的搜索引擎得以催生,例如通过一个有关流感的搜索词的搜索量,就可以推知流感在某地的爆发。

(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讲座)

彭教授接着介绍了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关于“环境与能源”的搜索词与民调的实验,来阐释是否网络搜索能够完全应用于公众注意力研究。“通过两个步骤,google trends把任何一个词的搜索量都限定在0到100之间,由于它计算的复杂性,使你不能把两个词之间的搜索趋势随便相加,不能进行数据的整合。”他说道,“但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一个基准词的搜索量来和其他词的搜索量作对比。”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在环境问题方面,盖勒普民意调查的趋势和google趋势两者互相预测,然而在能源方面,却不能。这也验证了我们对起初选择的几个搜索词的怀疑。

(讲座现场)

他总结道,搜索词作为一项工具,可以帮助预测公众注意力,但它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不能随便使用。这也告诫我们,搜索词与民调两者各有利弊,“在大数据时代下,不需要再进行民意调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还指出,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一个竞争互斥的关系,不能因为有大量社交媒体的数据,就完全放弃民调这一传统的研究方法。针对有的同学提到google trends的热词覆盖是否真实,彭教授说:“这确实会掩盖一些少数的搜索,这也是其问题之一。”

(同学们认真听讲)

董院长最后谈到,要重视英语语言、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作用,大陆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别。他还建议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应该多阅读,“没有阅读量,研究就是无本之木。”

extend1 extend2
extend3 exten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