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25
2024.06

作者:

编辑:
彭辉

村支书给大学生打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乡村思政课”结课

近日,来自荣昌区直升镇的党委委员叶松生和道观村党总支书记陈善荣走进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传媒工作坊》课程考核现场,两位村镇干部与专任教师一道对学生创作的24部短片进行评分。


作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与荣昌区直升镇共同打造的“乡村思政课”,这学期的《传媒工作坊》课程按照“村镇出题—学生拍摄—联合评分—应用乡村”的思路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视频拍摄的形式进行乡村调研完成课程考核。今年5月中旬,学生们接到了来自荣昌镇道观村、万宝村和燕儿村的拍摄任务。在进行了详细的选题策划和准备工作后,80余名学生于6月1日前往这三个村庄开展实地拍摄工作,经过后期剪辑制作出24部短片。


 

这些短片包括新闻报道、专题片和电视散文等多种体裁,内容涉及直升镇乡村产业的调研,如花椒集约化种植、三角梅花卉与旅游开发等,也包括了乡村文化宣传的作品,例如推广“小院+”数字治理App的视频、反诈骗警示片、燕儿村民宿宣传片等。此外,还有学生现场发掘的荣昌猪瘟防控、基层村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展现了学生们独特的观察和思考。同学们亲历了农村实践,感悟了三农情况,认为“田间地头,沾满露珠,最有真味;深入农户,体验生活,最有真情。”


《青果送新“香”:数字化下的新乡村新图景》《留学生眼中的重庆道观村》《“小院+”:乡村“智”治新风光》.....大学生制作的短视频名称耳目一新,格外别致,让荣昌区两位参加评审的村镇干部眼前一亮,喜色颜开。与此同时,部分创作小组的同学代表也来到评分现场,与来自拍摄地的干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思路阐述。21级广电专业莫云迪同学说“‘乡村思政课’的实践,让我们在思考如何赋能乡村方面新增了串联的思路,博采众长,受益匪浅。”


两位村镇干部与专任教师共同制定了评分标准,从内容深度、画面质量、创意亮点等维度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综合评定,并选出了一部分优秀作品,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和科普中。评审结束后叶松生委员说:“从学生作品来看,这种接地气的‘乡村思政课’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倾听农民的心声,用脚步来丈量田野大地,洞悉乡村民情和乡土情怀,收获了课堂中不曾有的感知,得到了基层中火热的社情体验。”


在随后的“乡村思政课”总结交流中,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请村支书来对学生作品的评分既是对学生作品的直接检验,基层干部的点评给了学生们作品另一个角度的诊断与剖析,也是校地共建‘乡村思政课’,有效推进人才培养的新尝试。通过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现实生活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拓展全面育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