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诞生的专业学院。重庆大学素以人文与科学相济,1929年创校即设文学院,著名学者向楚、向宗鲁、商承祚、吴宓、杨明照,诗人吴芳吉、作家艾芜等曾在此任教或就读。文学院后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停办。1998年,重庆大学成立人文艺术学院,恢复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办新闻学专业。2007年,学校组建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名为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自主设置新闻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初步形成本-硕-博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主持重庆市市教改课题11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人,实验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研究员4人,副教授5人,博导6人,硕导1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4人。专任教师兼任全国性一级副会长、二级学会会长、常务理事、副主任等学术职务5人次,兼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会副主任、评委、全国网络舆情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3人次。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合作,2009年与加拿大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建立“2+2模式”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2011年与美国雪城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S.I. Newhouse School of Public Communication,Syracuse University)签署“3+1+1”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协议,2012年与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签署合作交流协议,2013年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签署学生交换计划。
学院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综合功能齐全的全媒体传播实验中心,并与新疆乌鲁木齐报业集团、新华社重庆分社、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出版集团、华龙网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学生实习基地。
着眼于发展的需要,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诚招各方英才,共襄新闻传播教育盛举。
招聘人才的专业领域:
国际新闻/国际传播/全球传播;
新闻采写、编辑、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与纪录片;
摄影摄像与图像传播;
影视传播艺术;
传媒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
广告与公关;
媒介法与媒介伦理及传媒政策;
国家传播战略/政府形象传播/城市形象传播。
招聘人才的层次类别:
一、高层次人才(常年招聘)
主要是招聘学术带头人,待遇参照学校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面议协商。
二、学术骨干(常年招聘,按学校“百人计划”招聘)
应聘基本条件: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有优秀的学术潜质,具备带动学科发展或独立发展一个学科方向的能力。
待遇:实行年薪制,提供安家经费及研究条件,并建立与学校同类人员相应的档案工资。
1.年薪:面议后确定;
2.研究条件:学校可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及设备购置费;
3.生活条件:提供“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安家费20万。全职引进人才在预聘期内,可购买虎溪校区80平方米人才房,并按照学校人才房购买的相关规定办理购房手续。
三、业务课程专任师资(常年招聘)
具有丰富的传媒从业经验(在国内外知名主流媒体工作10年左右),且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闻工作者;
应聘基本条件:年龄在40岁左右,具有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等副高及以上职称;
招聘专业领域:新闻摄影摄像,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播电视新闻拍摄与制作,影视节目创意与制作。
待遇:参照学校有关政策,面议协商。
四、2015-2016预聘制教师补员计划(年度招聘,计划4-5名)
应聘基本条件: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
薪酬待遇:工资、安家费、博士津贴、住房补贴,按照学校预聘制教师待遇标准执行。
特别优秀者:科研成果突出者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可直接聘为副研究员,按副高职级起薪。
有意者请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联系,或将个人资料发至学院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及方式:龚老师 023-65678268
邮箱:wenxin@cqu.edu.cn
传 真:023-65678268
邮 编:401331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院楼B3-2-3学院办公室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