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23
2016.10

作者:
周政桥 摄影:张皓南、李运钊

编辑:

央视高级编辑冯雪松谈“寻找方大曾”

10月22日下午,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莅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多功能厅,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重庆大学”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瑾教授主持。

(张瑾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冯老师用一段视频《等着我》引入,介绍了他在十七年前如何坚定信念并开始寻找方大曾的过程。该片细致地介绍了方大曾作为优秀战地记者的经历以及冯老师在这过程中将起初的好奇化为责任与使命的心路历程。片中讲道:“我们去追问历史,不是为了给历史一个答案,而是为了告诉在座的每一个人,这种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依然存在。”

在第一部分介绍方大曾生平时,冯老师由一张泛黄的传真开始,讲述了方大曾的成长历程。通过方大曾仅存于世的837张底片,冯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方大曾的出身、家庭、爱好、教育、经历以及美好品质,并讲述了方大曾如何从“小鲜肉”成长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优秀的传奇战地摄影记者。冯老师讲道:“方大曾的笔名为‘小方’,他认为‘小’为‘谦逊’,而‘方’代表着‘刚正不阿’。”

(讲座现场)

在第二部分“关注民生的摄影师”中,冯老师向师生们介绍道:“据小方的妹妹所讲,他从不拍风花雪月,他的视角向来关注底层。”除此之外,方大曾还拍国内时事动态,关心毒祸,注意经济问题。冯老师认为方大曾“关心人类,关心生存命运”,并感叹道:“物质可以留在从前,但精神是可以穿越时代的。”

随后,冯老师从“一个人的绥远之行”“消失的战地足迹”“家人的等待与我们的寻找”等角度重现了抗战中方大曾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冯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方大曾如何真实地记录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人的命运和国家危亡。“哪里有炮火,哪里就有小方。”冯老师说。

最后,冯老师讲述了这十七年来自己及团队寻找方大曾的感人历程。他们风餐露宿、历尽辛苦,从名不见经传一直坚持成后来的家喻户晓。随着央视网、人民网的节目录制,澳门、珠海书香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他和团队将方大曾的故事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同学提问)

在提问环节,冯老师就“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一直坚持”“您对我们这代新闻人有什么期待”等问题做了恳切的回答,教育年轻新闻人要认识抗战、了解方大曾、树立爱国精神,并且要弘扬敬业、责任与担当的新闻情怀,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他讲道:“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去找小方,他就真的失踪了,我在找他,就像在找一面镜子。我希望年轻人都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小方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会后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