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5
2018.10

作者:
熊天慧 王婧祎

编辑:
董傲通

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顺利闭幕

10月14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重庆大学理科楼顺利闭幕。大会交流和闭幕式由中国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副主任张丹主持。

IMG_0947

(张丹主持闭幕式) 

在大会交流单元,各分论坛和专题小组的代表报告了各组研讨情况。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许正林教授报告了分论坛一“传播学理论与学科发展”的研讨情况。他认为,一个学科的本土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理念本土化、问题本土化和话语本土化,其中问题本土化是核心。许教授建议在关注现实问题研究之外,应更关注中国传播学的基础问题研究。 

IMG_0950

(许正林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鹏副教授将分论坛二“媒介使用”的研讨情况概括为三点:一是主题和选题“接地气”,无论是效果研究、理论研究还是文化研究,使用者与媒介的关联最终都体现在媒介使用方面;二是研究方法以实证的量化研究方法为主,工具和方法的选择与论文问题相匹配;三是后生可畏,青年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IMG_0970

(杨鹏副教授)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周翔教授分享了分论坛三“‘一带一路’传播”的研讨情况。她认为,大家走出了以往对策性研究空泛的叙事模式,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反思和回应现实问题,在方法和具体的研究工具上有所突破。周教授认为,如何构建“一带一路”传播过程中的沟通桥梁,跨越鸿沟,还有待学界进一步探讨。

IMG_0976

(周翔教授)

中国社科院大学高海涛博士生代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原院长董小玉教授简要概括了分论坛四“媒介融合”的研讨情况,与会者的发言主要涉及五个论题:媒介融合的要义、路径和突破,与媒介融合相关联的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政府治理创新,新媒体语境下的工业遗产,编辑和作者之间的文明对话等。

IMG_0987

(高海涛博士)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任超助理研究员受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先顺教授委托,汇报了分论坛五“传播思想与文化”的研讨情况。杨教授将本次论坛研讨情况概括为“四个度”:观点的亮度、视野的广度、理论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此次研讨内容涉及不同时代的文化,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与会者就各自的选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IMG_0993

(任超助理研究员)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张放教授报告了分论坛六“科学、健康与政治传播”的研讨,九篇文章在选题上主要集中于PM2.5、转基因等话题,还涉及抑郁症问题的研讨。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抽样方案上缺乏明确设计,二是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偏多,三是结论假设缺乏穿透力。张教授建议在数据分析时可采用数据挖掘等相对前沿的研究方法。

IMG_1005

(张放教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法学院新闻法学博士生何旭报告了分论坛七“媒介伦理与法规”的研讨。她转达了该分论坛评议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白贵教授的观点:各位发言人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路,让媒介伦理和法规这一拥有悠久历史和学术传统的话题异常精彩。不过,提交的论文主要是媒介伦理方面的,讨论媒介法规的论文较少。

IMG_1014

(博士生何旭)

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吕正兵副教授汇报了分论坛八“数字媒体传播”的研讨。他转达了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春祥教授的总结:九篇文章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量化与质化各有偏好,科学与人文均有擅长,建议作者们勇于投稿,接受更多盲审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论文质量。

IMG_1019

(吕正兵副教授)

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报告了分论坛九“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研讨情况,九位发言人以学生为主,研究各有特色,话题广泛。问题意识不够突出,问题指向不够明确,量化方面的研究方法处于较浅层次,是存在的不足。

IMG_1024

(蒋晓丽教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概括了分论坛十“计算传播”研讨的四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有教师、博士、硕士和业界专家;二是视角多元化,既有具体的算法模型及其建构,也包含多种用户产生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等;三是样本和数据来源多元化,如百度指数、豆瓣影评、大众点评数据等;四是方法和工具多元化,将传统的内容分析法与当前新兴技术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论文在方法的规范性、阐释的逻辑性、模型的科学性等方面尚有待完善。

IMG_1040

(张小强教授)

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报告了分论坛十一“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的研讨情况。参与研讨者既有“大咖”,又有“新秀”,关注到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选题重大而多元。

IMG_1042

(吴飞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报告了专题讨论“网络赋权与网络公共事件”的研讨情况。七位发言者的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赋权和网络公共事件两方面,研究思路清晰,充满现实关怀,论题具有拓展空间,值得期待。

IMG_1052

(胡翼青教授) 

大会交流结束,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

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发表总结致辞。他表示,本届传播学大会收到的论文量大面广,学者们广阔的学术视野与精到的研究方法,令人振奋。40年放在整个学术的知识长河中只是一瞬,但中国传播学在这40年里取得了较好成绩。吴飞教授期待新一代学人能够做出本土的、一流的研究。做好学术研究,尤其是做好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要掌握三个关键词:国际视野、中国实践、人类命运。成为一位好学者,要不迷于权术,不惑于权威,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IMG_1061

(吴飞教授总结致辞)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发表致谢辞。他说,感谢中国传播学会把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放在重庆大学举办,感谢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学界“大佬”,以及港台知名学者对大会的支持,感谢国内外广大学人,特别是青年学人的积极参与,感谢大会主办方诸位同仁在前期筹备、数十名志愿者在服务接待、会务安排、新闻报道等各方面工作所付出辛苦努力。董院长祝愿当天下午参加文化考察的老师、同学满载而归,所有与会嘉宾返程顺利、一路平安。

IMG_1075

(董天策院长发表致谢辞) 

伴着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张丹宣布: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