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08
2019.07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张小强:虚实之间——新媒体研究中网络思维和方法的演变

7月7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在民主湖报告厅为2019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作了题为“虚实之间:新媒体研究中网络思维和方法的演变”的讲座。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王军博士主持。

2019-07-09 00:48:30.807000

(张小强教授讲座中) 

“网络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张小强教授首先从网络这一概念的变化谈起,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介绍了网络认识论的演变。他认为,学者研究最大的局限是小模式思维,虽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量越来越大,但数据样本会受到小模式思维的局限。对于网络的认识是一个由技术网络、经济网络、其他具体网络到把网络作为一种表征世界方式的过程,研究网络的方法也经历了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工具性方法到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阐释性方法的转变。网络方法应用于新媒体研究的趋势表现为“实的更实、虚的更虚,虚实结合的比较少”。

通过“人流与信息流之间的相关性”、“地方与新闻流的关系”、“表情包形成的家族网络”、“微信热文话语网络”、“法规制定主体形成的网络”等他和研究生们所做的研究案例,张小强教授阐释了如何利用网络方法研究新媒体。他强调,网络方法几乎适用于新媒体研究的所有领域。但如何解释结果、如何让研究突破常识提供新的认识论是问题和难点,阐释是一种比数据处理更难掌握的“技术”,最终的结果要转化成学者能够理解的“小模式”,因此,创新除了方法,需要在认识论上有突破,这也是大数据方法的瓶颈。

张小强教授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出发,分析了行动者网络分析在新媒体研究中的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了一套追随异质行动者的方法来阐释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和活动本质,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解构社会现象,并不是一种需要参数的网络计算,也不是一种理论体系,而是思维方式和案例描述工具。张小强教授还以中国媒体融合中中央厨房等现象为例,展示了使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指出中央厨房在技术上或使用上可能存在“闲置”“兼容”等问题,但从ANT视角看,中央厨房通过与社会媒体组织的互嵌,重构了围绕新闻生产的社会结构,没有中央厨房,部分区县报、台、网机构的融合便无法推进。张小强教授介绍了一项基于现象学分析手机应用的研究结果,来展示行动者网络研究的核心点在于如何与事物“对话”,认为随着技术越来越透明,很多现象也因此被遮蔽,新媒体时代的研究越来越难,需要我们“去蔽”,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张小强教授还分享了西方学者认识网络的两个新视角:网络意识形态和非人网络。网络意识形态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有一些核心观点:网络与身体——网络被隐喻为人类器官;网络是有形的,可以用节点和边表示;技术网络带来技术以及社会革命;网络带来全球的联系;网络是解决危机的答案;社会或政策的选择嵌入在网络的结构之中。这些观点能够解释当前各国不断追求连接数量和连接质量的现象。非人网络则是一种对网络的批判观点,张小强教授结合学者利奥塔的两个“非人网络”的批判视角,结合现实世界被逻辑运算操控、计算机执法、人工智能等案例,指出应在追求连接的同时反思连接把人的非人化和更多非人进入网络的后果。

张小强教授总结说,网络有多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新媒体的研究是跨学科的,受到科技哲学、现象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与技术等构成的学科群影响,一个好的研究应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解释当前和未来世界。

重命名

(学员提问)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张小强教授解答了学员们关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使用、质性研究的难点以及如何看待“反连接”等问题,并建议对于研究的初学者,最大的训练方法还是多写,在数据收集完成后,不要着急总结出一个模式规律,而是要在文献中沉淀消化,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作者:蔺梦璇 刘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