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5
2019.07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2019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在重庆大学举行

7月7日至12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研究会、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19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在重庆大学举行。

本期讲习班邀请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网、今日头条、上游新闻等媒体精英担任主讲教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广州日报社、陕西日报社、重庆日报社、重庆广电集团等媒体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本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近400学员参加学习研讨。

讲习班的师生合影

7日上午9时,讲习班在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报告厅开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胡正荣,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学斌,社会科学学部办公室主任韦春霞,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

讲习班开班仪式

胡学斌部长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他说,重庆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新闻学院近年来进步很快,科研与教学发展良好,“灾难事件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获批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一流专业。胡部长希望校内外学员共聚一堂,既能共享校内外师资的精彩授课,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又能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增进友谊。

胡正荣教授致辞说,很高兴来到具有90年历史的重庆大学与各位老师和学员进行学术交流,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已经开办五年,在国内学界业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胡教授说,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网络社会的转型期,中国的媒体也正处在一个生命周期的关键期,各位学员能接受讲习班的洗礼,进行学术交流,意义不同寻常。希望各位老师和学生抓住讲习班的机会,积极进行学术互动和学术交流,为中国未来的媒体、未来的网络发展出谋划策,创新思维和做法,推动中国的传媒业转型。

开班仪式结束后,胡正荣教授作了题为“媒体融合与智慧全媒体生态系统”的讲座。胡正荣教授从媒体融合的概念谈起,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当下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热门概念。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的媒体融合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可供研究的空间非常广阔。胡正荣教授指出,西方的媒体融合虽然不断发展,但中国的媒体融合有自己的特点,媒体融合结合中国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媒体融合应该明确区域综合智慧平台的定位,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信息治理体系和信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打造技术与内容两个核心,建立“内容+政务+服务”三个体系,搭建“技术、生产、运营”三个团队,建设智慧全媒体平台。

胡正荣教授

胡正荣教授讲座

7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以“虚实之间:新媒体研究中网络思维和方法的演变”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张教授介绍了网络认识论的演变,阐释了行动者网络分析方法在新媒体研究中的运用。他强调,网络方法几乎适用于新媒体研究的所有领域,但如何解释结果、如何让研究突破常识、提供新的认识论是问题和难点,阐释是一种比数据处理更难掌握的“技术”,最终的结果要转化成学者能够理解的“小模式”。因此,创新除了方法,需要在认识论上有突破,这也是大数据方法的瓶颈。

张小强

张小强教授讲座

8日上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教授作了题为“路径依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偏差”的讲座。董教授认为,国内学者对于“网络舆论聚集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诸多概念,而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具有负面含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然而研究显示,所谓“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到的作用大多为正面的舆论监督,由此呈现出概念内涵的价值立场与所表述对象的事实不相吻合的问题。“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两者之间存在着行为主体、行为性质、适用法律等诸方面的差异。用“网络公共事件”取代“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创新和深化“网络舆论聚集现象”的研究、推进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_96A7519_wps图片

董天策教授讲座

8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教授为学员带来题为“群体心理的思想谱系与价值偏向”的讲座。他从群体、群众、大众、公众、围观者以及消费者等相关概念出发,剖析了19世纪以来群体研究所经历的社会心理学转向,回顾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逻辑。郭教授认为,走出群体心理研究的二元对立模式,应当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寻找一种动态平衡,并从历史演化中汲取智慧,冷静看待二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以此来洞察人性并感受社会政治生态“变”与“不变”之规律。 

郭小安教授讲座

9日上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Leonard H.Goldenson讲席教授周树华作了题为“网络信息与感知心理”的讲座。周教授介绍了感知的重要性、影响因素、过程、原理及其对媒体的影响。他指出,感知者自身、感知情境和被感知对象的特征,是影响感知的三个主要因素。感知的过程分为信息进入大脑、选择、组织、理解和输出这五个步骤。由于人的感知具有相似性、相近性、连续性、补充性、对称性、有限性、主体与背景等原理,“眼见不一定为实”。

周树华教授讲座

9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为学员带来题为“网络事件如何影响政府注意力分配”的讲座。他指出,媒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不仅属于公共管理学问题,同时是一个传播学问题。政府注意力具有稀缺性、分散性和一定的随意性,媒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议程并最终影响政策的制定,因而成为政策利益相关主体竞相逐力的对象。根据议题来源和议题冲突程度,网络事件对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影响,可以划分为突发驱动型、累积转化型、自上而下型和冲突扩大型四种模式。

曾润喜教授讲座

10日上午,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重庆分站赛启动仪式在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竹、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旭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的全体学员参加并见证了启动仪式。

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重庆分站赛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作了题为“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脸书’上的中国故事”的讲座。他表示,中国正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时代使命和历史必然,也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做好对外传播,要找准资源、选准话题、瞄准受众、用准语言,充分考虑外国人在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国声音。

王晓辉总编辑讲座

10日下午,上游新闻上游号频道副总监、主编阮鹏程为学员带来题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传播力建设——上游新闻的实践启示”的分享。他讲解了上游新闻融合经验,其关键词在于“重建”,体制机制上表现为机构融合化、渠道多元化、生产厨房化,传播联接上表现为重构信息生产、重构信息传播、重构用户联接、重构信息与生活的方式等。他指出,上游新闻在“变”中有所坚守,一是坚守原创,二是坚守深度调查。

_96A8319_wps图片

阮鹏程副总监讲座

11日上午,字节跳动公司媒体合作总经理、副总编辑郎峰蔚作了题为“内容消费升级的趋势分析”的讲座。她认为,内容消费在不断加速升级,平台需要升级信息并创造价值,创造出更加客观也更加丰富、符合社会需求与社会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商业平台和新闻媒体加强合作。平台是媒体的下游,媒体是平台的上游,上游负责优质内容,下游负责梳清传播通道,整个生态才会呈现良好状态。

郎峰蔚总经理讲座

11日下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为学员带来了题为“新技术时代的协作式新闻布展”的讲座。陆教授认为,新闻生产的民主化使传统媒体的时效性、权威性、消息来源的多方验证三个元素被消解。新闻相关的社会场景正在发生巨变,社交性、互动性成为用户的第一需求。协作式新闻布展提供了平行的话语场所,亚文化公众用这种方式对自身的身份、利益诉求做出对立的解释,发明描述社会现实的新术语,重塑个体的需求和身份认同,减少自身在官方公共领域中的不利地位,扩大话语空间。

陆晔教授讲座

12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作了题为“新闻推荐系统中的科学、技术和伦理之争”的讲座。祝教授认为,算法推荐技术主要依靠总体流行度、用户偏好、协同过滤三者向用户推荐信息,经历了网页推荐、产品推荐、好友推荐和新闻推荐四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学界关于新闻推荐研究存在的问题,祝建华教授给出四点建议:提倡实验精神,改进研究方法,基于历史考察,另寻理论框架。

祝建华教授讲座

12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沈浩教授为学员带来题为“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与可视化传播”的讲座。沈浩教授通过展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技术向学员们说明,数据可视化将成为一种新的深度报道形式,为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数据素养,要通过复合、沟通、协作的方法使新闻这门传统学科去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

沈浩教授讲座

讲座结束后,进入2019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闭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陈璐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唐凤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邵长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博士黄芙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风窗杂志社邱荣华作为学员代表,先后分享了参加讲习班的体会与心得。“这是我和团队成员五年来第四次参加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下次有机会我们仍然会来学习与交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博士黄芙蓉在讲习班闭幕式上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博士生唐凤英也是第二次参加讲习班,她表示,“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在学界和业界之间搭建起了良好的对话桥梁,而且邀请的嘉宾和授课质量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嘉宾所讲内容既具有理论启发作用也有很强的现实关照。”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做了总结讲话。他说,互联网的精神是汇聚、交流、分享,各位学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重庆大学,给我们主办方很大鼓励。听讲座的过程会触发我们的新想法、新思路,开启“智慧之门”,只要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收益,讲习班就达到了目的。我们深深感谢各位授课嘉宾、各位学员和各位会务志愿者。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将讲习班办得更好,让大家更有收获,促进学员真正地深度参与到研讨过程当中。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总结致辞

据悉,自2015年以来,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已连续举办5期,共举行了60场学术讲座,总计报名人数超过3000人,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超过800余人。学员遍布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韩国祥明大学、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等海外高校的学员。每一期讲习班都有三四百学员参加学习研讨。携着五载荣光的力量,卸下五载荣光的成就,我们期待着2020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更为精彩。

 

作者:熊天慧 王婧祎  摄影:尹婕 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