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9
2019.07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到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调研中国新闻学“三个体系”建设

7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一行6人到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三方面展开调研。座谈会在重庆大学A区主教学楼515召开,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副院长郭小安教授、副院长龙伟研究员、刘海明教授、曾润喜研究员、齐辉研究员、吴明华副教授、赵丽君副教授及青年教师李松蕾博士、王军博士、金恒江博士参加了本次调研。

座谈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介绍了本次调研的宗旨。他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调研,目的是为了比较系统地掌握国内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

董天策院长首先对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季为民副所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董天策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成长与发展划分为1999年、2007年、2012年三个时间节点,介绍了专业开办、学院成立、学院更名的情况,认为新闻学院最近几年小步快走,有所进步。董天策指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比较注重内涵发展与学术品质,当前比较突出的是网络与新媒体、新闻传播史、传播伦理与新闻法治几个学科方向,近期的学科发展大致规划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新闻传播史、传媒与文化产业五个方向。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

刘海明教授认为,新闻学科应该回到经典,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提高学科建设,运用辩证法合理地看待中国与西方的东西。刘海明教授说,要重提群众路线,学界应该走向业界,业界也应该走进学界,在双向对话中建设话语体系。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

对于新闻学的人才培养,郭小安副院长说,新闻学课程体系应该有四个维度:一是政治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是核心和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舆论学;三是业务课程;四是人文通识课程。而新闻学科体系需要四个支撑:一是人才体系,需要有学科带头人;二是教材体系;三是研究基地;四是实习平台。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

龙伟副院长认为,在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新闻传播学具有支撑性作用,但新闻学存在明显的理论话语杂糅、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中国新闻学话语明显受到西方话语影响,许多研究对西方理论、概念没有很好消化、随意使用。龙伟副院长强调,要厘清概念与疆界,回归历史,找到中国新闻学的本真逻辑。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

曾润喜研究员就建设指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科设置应考虑到一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实践除基地建设、实习次数外,还可以把质量,也就是实习成果、作品纳入考核指标。曾润喜研究员还对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科研成果、科研交流、智库建设等测评指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齐辉研究员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是最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学科方向,但在新闻传播学中,历史学科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保障支持的作用,要加强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与教学。

李松蕾、王军、金恒江、吴明华、赵丽君等老师也结合自身在科研教学中的体验,就中国特色新闻学“三个体系”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季为民副所长认为此次调研非常有意义,交流了思想,碰撞出许多火花,也深化了对中国特色新闻学“三个体系”的理解。季为民副所长还特别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会后,与会者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