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健康意识从口号变成现实行动,总有挺远的路要走。教育是将健康从意识变成行为的桥梁。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世界感受到健康的至关重要,我们的健康教育该如何做,不妨听听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孙蓉蓉同学的观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深切地意识到,人首先要健康地活着,然后才能谈得上别的一切。在这场突发的疫情中,大家的卫生意识空前增强,防护措施严之又严:不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然而,一些问题也被暴露出来。对于口罩应该怎么戴、如何正确洗手、怎样用酒精消毒、洗热水澡能不能杀死病毒等基本知识,仍有不少人似是而非。与此同时,各种错误方法和谣言也大行其道,让人难辨真假。
实际上,医疗卫生和身体健康知识的缺乏,不仅在疫情来临之时。如果做一个调查,比如,有多少人准确了解自己各个器官的位置、功用,遇到休克、出血、心绞痛等紧急情况怎么办,哪些病可以扛扛,哪些病必须立即就医,吸烟有哪些危害,肥胖会伴生什么问题,慢性病的日常预防,常见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等等。大概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不要说再专业一些的知识了。但问题是,这些知识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建设健康中国,必须从教育抓起。只有每个人都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生命和身体,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企业、专业部门等各个方面齐抓共管,而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学校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管用、最有效的。目前关于学校健康教育的规定不少,但实际落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是造成目前公众健康知识缺乏的一个原因。因此,有必要大幅度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条件下,首先应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学校健康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地位,增强刚性约束,保证中小学开足健康教育课;其次,应强化机构、师资、设备等软硬件保障,使健康教育课有人管、有人上、有条件上;第三,应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科普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而且要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各项活动当中。
既然健康是最重要的,那么健康教育也应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海底奥秘、翱翔浩瀚太空、钻研尖端科技的同时,更好地关照自身,从而实现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基础上的全面自由发展。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孙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