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喻国明教授为2020“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做了题为“技术革命主导下的未来传播与学科重构”的线上直播讲座。喻国明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务。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主持。
喻国明教授讲座PPT首页
喻国明教授首先从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维度谈起,认为政府规制、市场产业以及技术革命是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三大基本维度,革命性的技术将导致传媒领域的发展目标、基本构造、运作逻辑的根本性再造。喻国明教授认为探讨技术革命对传媒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革命性技术的作用下,整个传媒领域的基本架构、运作规则都会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喻国明教授认为,“我们需要用专业态度与专业方法面对这一结构性改变,这是智能时代学科重构的前提。”专业态度与专业方法要求我们从直觉和本能到理性和本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同时,回归实践前沿,与实践前沿的发展逻辑相契合,这是新闻传播学科重构的逻辑起点;要基于复杂性范式,建立研究复杂性的“系统思维”,这是认识和把握未来传播基础规律的一个关键。
互联网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今天传统主流媒介的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喻国明教授从社会构造、社会赋能、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今天的社会是“微粒化”的社会,微资源、微价值成为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价值资源;其次,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连接”成为社会赋能赋权的重要力量源泉,与“开放”共同构成互联网时代社会赋能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再次,在“泛众化”传播时代,社交媒介快速发展,社会信息结构向并联式、分布式转型;最后,以社交型传播与算法型传播为代表的平台型媒体的崛起,实现对渠道、流量及用户的寡头化独占。
上述改变如何发生,又产生何种影响?喻国明教授认为,一直以来,无论新闻传播学如何变迁,始终离不开“媒介”、“传播者”、“内容”与“受众”这四个基本要素,技术革命正在传播实践和传播学研究领域改变着这四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不妨从这四个要素的内涵和外延的改变当中,去理解未来的传播和学科重建。
最后,喻国明教授提出了读懂未来传播的四个关键词:数据霸权、关系赋权、算法即媒介、以人为本。认为数据是未来传播中的重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谁能影响关系的构造和规模,关系的激活和整合,谁就能在互联网世界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和价值,同时,未来最基础性的媒介将是基于算法的媒介,应当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喻国明教授认为,传播创新具有三个价值尺度,即:能否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流动性,能否扩大人们社会实践的自由度,能否提升人们对于主客观世界的把控能力。最后,喻国明教授简要分析了未来传播学体系的基本学术架构: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电信传播学、符号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和人机传播学。
喻国明教授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在交流互动环节,喻国明教授针对讲习班学员提出的“如何从研究热点问题中抽取一流战略方向性问题”“智媒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如何与时俱进”“新媒体在赋权的同时,是否使得一些群体被‘负权’”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文/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