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26
2021.09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新闻学院举办“新闻传播学人科研经验报告”主题学术沙龙

9月24日上午,以“新闻传播学人科研经验报告”为主题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学术沙龙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赵小曼研究员,分享了学术研究与个人成长的经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

undefined

(董天策主持)

“新时代的研究要求我们把眼光放在本土、立足当下,真诚、自信地去发掘我们的实践经验,构建自己的中国新闻学。”王润泽对比西方新闻理论和本土实际情况的偏差,指出西方新闻学将真实作为最核心的价值观,而中国新闻学强调上下内外的沟通。她说,如果忽视本土经验将难以达到逻辑自洽。对新闻史等基础性学科的研究,王润泽认为要做好积累,秉持问题意识,找准研究旨趣,耐得寂寞,持之以恒,并表达了她对未来中国新闻学开拓创新的信心。

undefined

(王润泽发言)

李彪从自己的学术经历出发,分享了读书方法、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三方面经验,鼓励学生们培养独立批判意识、构建宽广的学术视野、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他提到,传播学是一个“拿来主义”的学科,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借鉴了很多理论,我们现在进入以人际传播为代表的群体传播时代,需要重新审视学科对环境的适应性,思考新的理论引入与转向问题。同时,新闻学具有包容性强的特点,李彪认为要重新审视学科研究对象及其合理性,强化学科主体性。

undefined

(李彪发言)

赵小曼分享了具体的研究经验,对确定研究方向、探索研究领域进行思考。她以健康传播为例,说明健康传播关联个人、社会、国际关系,影响极为深远。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应开拓视野,探索更多空白领域。学术研究不应以发表论文为目的,而是在相关领域内以长远的视角探索分析,理解文化情境,在困惑中反思。

undefined

(赵小曼发言)

在提问交流环节,学者们针对学术道路规划、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国际期刊发表、中英学术话语转化等问题展开了生动地探讨,例证丰富、深入浅出,给予听众深刻启迪。

李彪总结了国家课题的申报经验,从选题、框架图、前期成果、论文排版等角度分享了申报经验。

王润泽回答了如何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她强调问题意识十分重要,鼓励学生站在新闻学的学科立场上寻找最核心的问题,不断追问,直到真正深入学科内部并打动自己。

对于新闻学的未来发展,王润泽提出了她的构想。以往的新闻实践史说明,学科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社会阶级流动、人灵魂的问题。新闻学下一步研究需要突破表象,突破社会学科的范畴,往哲学、人文学科发展。追寻新闻学发展的梦想之光,切实提升新闻学的品格。

undefined

(提问交流环节)

图/文:徐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