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16
2021.11

作者:

编辑:
董傲通

新闻学院承办移动传播国际会议分论坛

20211114上午,第二届移动传播国际会议(Mobile Studies Congress 2021)重庆大学分论坛在线上平台举行。本次分论坛以“移动媒介使用与公共事件Mobile Use and Public Events为主题,包括“中国移动媒介话语权”(Discourse Power in Chinese Mobile Media)“中国移动媒介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ese Mobile Media)和“中国移动媒介使用”(Mobile Media Use in China)三个子议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新闻学院吴明华副教授,青年教师郭毅、黄贺铂担任评议嘉宾。来自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和辽宁大学等10名师生做了学术报告。

(第二届移动传播国际会议于线上平台Teams召开)

董天策教授致辞说,学院能够组织移动传播国际会议的一个分论坛,十分荣幸。他认为移动传播使得世界互相连接成为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拓展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与发展机会。董天策教授表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已拥有本、硕、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愿意与国内外学界同仁一道研究移动传播,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在疫情结束后到重庆大学交流访问。

(董天策教授致辞)

第一个研讨小组以“中国移动媒介话语权”为主题,三位学人做了学术报告。吴明华副教授以“Discourse Power Shifting in Chinese Social Media”为题,将中国社交媒体语境映射到网络公共领域中,提出了狂欢化的参与性话语(Carnivalesque Participatory Discourse,CPD)分析框架。她基于此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社交媒体话语权的转移问题。

(吴明华的演示文档)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李慧琴以“Brand China, Multi-subject, Multi-dimension and Platform Strategy: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Diplomac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为题,提出在公共外交视野下,“第六声”建构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为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如下启示:第一,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采用淡色中国策略;第二,多主体讲述中国故事,拓宽中外交流语境的融合空间;第三,“小而美”建构立体、多维的中国形象;第四,多平台吸引“中国观察家”。

(李慧琴的演示文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陈彦蓉以“Justice Is Communicative: the Cross-field Boundary Practice in Controversial Public Judicial Events”为题,运用案例研究以及话语分析方法,探讨在争议性司法事件中,多元行动者如何通过跨场域的边界实践形塑司法场域的边界,以及在此过程中争议性公共空间和沟通正义如何形成。

(陈彦蓉的演示文档)

第二个研讨小组以“中国移动媒介政治参与”为主题,四位学人做了学术报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青年教师王军博士以“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on Interne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为题,探讨了中国公民政治心理因素作用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机制。该研究通过对公民的各种类型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政治心理因素是影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政治认知、外部效能感和政治动机等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王军的演示文档)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李彤以“An analysis of youth‘s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tendency in Xinjiang Cotton incident”为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的政治参与主要集中在民族视角和个人主观情感的直接表达上,并将偶像崇拜和网络民族主义结合起来,这种现象背后可能会消除政治参与的严肃性,并引发一些混乱。

 

(李彤的演示文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蒋阳梅以“New media users' position and cognition on conspiracy theory”为题,从新媒体用户视角出发,对《COVID-19“境外输入说”的源起及阴谋论》一文留言区的文本及点赞进行了剖析,认为新媒体用户的立场,既表明阴谋论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也表明人们对阴谋论的认知不够理性,甚至体现出一种当今时代的后真相症候。

(蒋阳梅的演示文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张吴越以“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overnment Social Media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为题,从技术、平台、用户、生态四个发展维度探索了智能传播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回答了智能传播时代政府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问题。

(张吴越的演示文档)

   第三个研讨小组以“中国移动媒介使用”为主题,三位学人做了学术报告。西南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姜晓源以“An Extension of the 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EPPM): The Influenc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Telecom Fraud Perception on Parental Mediation”为题,介绍了研究模型,以及在线问卷调查、量表测量的研究方法,将父母对电信欺诈的感知作为新的刺激变量,扩展了EPPM模型。该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父母需要提高电信欺诈的知识和感知能力。

(姜晓源的演示文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朱迪的论文“Narra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ion: School violence as a social media hot topic of Zhihu online community in China”,分析人们对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和话题的讨论呈现出偏好分布特征,在对校园暴力进行归因与归责时,主要指向施暴者、个人、家庭和社会主体。

(朱迪的演示文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杨璨以“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Elderly: Evidence from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为题,基于CGSS2017全国调查数据,探索了老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网络沉迷倾向的影响机制。

(杨璨的演示文档)

最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就三个研讨小组的学术报告做了简要总结,认为此次分论坛的举办,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移动传播的理解。他对会议参与人员和组织者表示衷心感谢,欢迎更多的移动传播学者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交流访问。

(曾润喜教授致辞)

第二届移动传播国际会议(Mobile Studies Congress)以“Go mobile, Stay Sustainable”为主题,由宁波诺丁汉大学移动研究所主办,新加坡Mobile Studies International和澳大利亚Mobile Innovation Network & Association 共同组织,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澳门e-Research & Solutions(ERS)、台湾东吴大学传播学院等共同参与。

文字:辛孟璇、芦雯、陈迪安、汪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