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
09
2024.11

作者:

编辑:
彭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坛|王天根:中国新闻舆论史的整体面相及其书写

2024年11月4日晚,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坛”第4期顺利举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常任理事、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天根教授为新闻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新闻舆论史的整体面相及其书写”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教授主持。

 

(王天根教授讲座中)


王天根教授系统性分析了1912至1949年新闻史研究的具体语境、发展脉络等议题,讲座分为四个核心主题:传媒与“传统中国”近代转向、全面抗战与舆论场域的空间分割、国家重建时期的舆论面相、民国传媒格局变动及新闻史书写的省思。


关于“传统中国”的近代转向问题,王天根教授指出,近代中国传播与政治紧密联系,两次世界大战对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而言,战争不仅改变了传媒的生态,更从经济商战转向了政治动员的传媒格局。其中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核心地区,其报业空间成为传统中国“近代转向”的典型。

 

(王天根教授讲座现场)


王天根教授通过援引案例,指出舆论潮流演变与报刊地理空间布局存在关联。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在地域空间上分成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各自皆有媒介系统及情报系统。王天根教授以全面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为例,指出《解放日报》作为党的喉舌及中央机关报,特别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发挥了组织性与战斗性的政治功能,在呈现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文化的形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天根教授讲座中)


随后,王天根教授提出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研究视角“抗战新闻学”,即在14年抗战期间与抗战密切相关的中国新闻事业及新闻学著述乃至新闻教育等,大体涉及战时宣传与舆论动员。王天根教授援引《新华日报》的案例,其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当时《新华日报》与国统区的国民党当局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拒检”“暴检”等方式揭露了国民党当局黑暗、残酷的新闻统制及言禁政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王天根教授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治宣传最终失败的原因,其中关键因素是作为舆论宣传的枪杆子,究竟是与资本结合,还是和人民性、党性相结合,往往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最后,王天根教授通过对国共双方办报语境的对比分析,指出解放战争的所谓战场不仅涉及军事领域,也涉及报刊、舆论及传媒格局变动层面,本质上可以关切到国情研判与民心所向。区别于国民党所要效法的欧美新闻专业主义道路,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奠定了我党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总体而言,通过审视1912—1949年我国新闻事业所走过的历史轨迹及经验,可以看到新闻传播的政治舆论导向一定要把握国情,在时代方向感的选择上要顺从民意。


在交流互动环节,王天根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样本的选择”及“上海记者座谈成立原因”等问题。

 

(张小强教授总结发言)


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教授对此次主题讲座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王天根教授旁征博引,用丰富的历史细节进行生动的讲授,不仅引导大家回溯了中国新闻舆论史演变轨迹,而且启发同学们从“互联网+”视域下把握和思考新闻舆论研究。

 

 

文字:石苗

图片:徐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