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南行游记之六:新闻调查与报道——追求人文关怀

2018-10-29 08:59:57     作者:新闻学院     

 编者按:2018年10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第8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正式开幕,本届工作坊的主题为:“寻求真相: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八位普利策奖得主从新闻报道的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对真相寻求、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的理解,从新闻理念、采访及信息获取、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分享了各自在调查报道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受邀参与此次活动,于10月23日至26日选派3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全程参与工作坊各场公开讲座,同与会嘉宾以及传理学院学院师生展开对话。 

马特•卡罗尔 (Matt Carroll)——数据及数据可视化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美国东北大学新闻系教授马特•卡罗尔曾是波士顿全球报“聚焦”调查报道团队的成员,在2003年因对天主教神父性侵丑闻的调查报道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项。

卡罗尔教授鲜明地指出数据化和可视化的新闻将极大地帮助读者获取新闻信息,“这是未来新闻的发展方向。”,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卡罗尔教授详尽地分析了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新闻报道机构的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的发展历程。其中,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报纸和英国公共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成为了行业先锋。

通过调查和资料汇总,卡罗尔教授通过实证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可视化的新闻和受众的信息接受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且新闻越明确,受众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为了让我们的读者满意,我们需要满足他们对于新闻可视化的需求,”卡罗尔教授在最后总结道。“记者要学会利用数据使新闻更加明确。”

2BBA1A5C21FAAB8F7BA35709E24197C7

(卡罗尔教授正在讲座中) 

茱莉亚•莫斯金 (Julia Moskin)&吉姆•西弗森 (Kim Severson) ——匿名信源的好处与坏处

2018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团队成员茱莉亚•莫斯金和吉姆•西弗森带来了题为“匿名信源的利弊之处”讲座与讨论。

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茱莉亚•莫斯金与吉姆•西弗森经常会接触到信源匿名的请求——因为信源会提供有损被报道者形象和名誉的信息,可能会招致“或大或小的”威胁与报复。

她们认为,在经过审慎的考量之后,“保护信源安全”是首位的选择,“甚至在某些要比报道新闻真相更为重要。”,茱莉亚•莫斯金进一步解释道,匿名信源带来的新闻线索往往是更具有新闻价值的,这让我们的新闻更具有社会效应。同时,匿名的信源能够让记者和信源保持长期的合作,“而不至于因为身份暴露被迫中止合作”。

但是匿名信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也会让被报道的一方获得新闻报道不实的证据。所以,两位记者都总结道,“是否要使用匿名信源需要记者做出详实的考察,不能让记者名誉受损。”

IMG_0409

(茱莉亚•莫斯金 吉姆•西弗森正在讲座中)

延展:闾丘露薇——中国“Me Too”的数字运动

闾丘露薇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助理讲师。她研究了中国网络中“Me Too”运动的发展及现状。她认为由于“Me Too”运动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将更多地同国际社会相呼应,成为国际女权运动的一部分组成力量。

闾丘露薇就她研究的样本选取方式、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论等分别说明,全面的阐述了这一研究的缘起和结果。

闾丘露薇以一种发展和消弭的视角审视中国的“Me Too”运动,“在中国官方的行动之下,中国的女权运动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如国外一般声势浩大,”闾丘露薇解释道。“社会中的其他考量有时候会阻碍‘Me Too’运动。” 

IMG_0652

(闾丘露薇正在讲座中)

“如何正确的看待中国的女权运动,它是否会继续发展,还是消亡,这个结果依然未知。”闾丘露薇总结道。

8182C970DC52AFA01ED4FE03C325FDF0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访学团队同闾丘露薇合影)

后记:本次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访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游学活动已正式结束。访学团队自10月22日到10月26日共计完成十五场讲座的听取,收获业界经验和学理精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将在后期推出游学成员感想特别报道。 

文字 / 廖元植 陈灵涵 蔡淑婷 编辑 /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