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舆情波涛涌,全凭疏导功——《舆论应对危机传播》简评

2014-09-11 08:41:46     作者:新闻学院 摄影:新闻学院     

幼时读《国语》名篇《邵公谏厉王弭谤》,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厉王暴虐不堪,又以暴禁言,国人道路以目,竟自得于能“弭谤”,邵公乃谏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厉王苦果自尝,流放败亡。此一历史教训,为政者不可不察,试观今日寰中,大大小小的“厉王”屡见不鲜,君不见:一旦有突发事件,他们或恐惧媒体,避之唯恐不及;或封锁消息,设置报道障碍,或按兵不动,迟迟不发布信息,乃至失责缺位,不一而足。凡此种种,皆与其缺乏应对危机的素养有关。面对当前情势,吴小君教授《舆论应对危机传播》一书应运问世,就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时代的前瞻性、案例的丰富性和理论的深刻性,堪称新时期突发事件舆论应对研究领域的力作精品。

《舆论应对危机传播》着眼于“大众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西方传媒有四大权力说,曰“金融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力量、网络和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网络舆论无远弗届的影响力。网络舆论场内,突发事件最能显示新媒体操纵热点、掀起巨浪狂潮的威力,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异军突起,智能手机与二者的结合又彻底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引爆话题,发酵传播,形成与官方权威声音分庭抗礼的舆论力量。本书作者视角独特,以偶然的突发事件为切入点,提醒为政者“泥鳅掀翻巨轮已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新媒体时代的现实”,一语道破舆论多元时代隐藏的危机四伏与险象环生。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言:“新闻起先也像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焰,无法把它扑灭。”突发事件何尝不是如此,“风起于青萍之末”,一条不起眼的信息,若处置不当,应对失策,错过了解决于萌芽的黄金时段,则会引起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舆论应对危机传播》以较大篇幅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并对媒介生态进行了剥茧抽丝、切中肯綮的剖析论述,理论上高屋建瓴,数据上细腻入微,展现了时代的风姿,挖掘出网络舆情的由来和现状,充分体现出作者广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与精辟的诠释。

妥善应对舆论、有效引导舆论,关系着社会的和谐,民心的向背。《舆论应对危机传播》一书既不是旁征博引徒托空谈,也不是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剖解了舆论危机的处置方式。网络舆情有发酵期,机不可失,应在此期间解决问题,任何拖延、不作为、虚假应对都会导致舆情事件的升温和恶化。小君教授毫不讳言地指出:“传统舆论引导方式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即传统的用‘捂’的舆论控制方法根本行不通,信息发布完全受相关部门的控制也是很难做到的,从而从根本上更新了传统媒体传播中‘媒介把关人’、‘舆论控制’等诸多概念的内涵。”信哉斯言,振聋发聩,令人猛醒!新兴的网络舆情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路径,已成热点舆情的发源地,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解释、反馈、制定应对策略,则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局面,误解、质疑与疑问亦会油然而起,蜂拥而至。如此尖锐的形势,使得舆论引导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书作者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以大量的案例说明:政府有关单位新闻发言人刻不容缓,必须赶在流言散布之前发布信息,以正视听!读者诸君读完全书,通览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定会欣然同意作者的看法:“只有直面矛盾和问题,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及时披露事情真相,及时加强舆论引导,才能取信于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不应一味堵住民意的宣泄,而是应该在第一时间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获取公众的支持和信任,防止恶意言论的产生和泛滥。同时,也不能因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放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而要力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观点表达、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生动局面。”这段论述,精辟透彻、掷地有声!让我不禁想起了德国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的名言:“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让真理、真相与谬误、谣言交锋过招吧,真理、真相不会败下阵来,只会战胜谬误、扫荡谣言,越战越勇、愈辩愈明。

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就有过精辟的论断:“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新媒体环境之下,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应转变执政理念,必须以崭新的思维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消除公民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此乃世界潮流,不可阻挡,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此,作者以赤子情怀,拳拳之心,告诫为政者:“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封闭是不可能的。网络正在促成一种崭新的执政模式,其原则即为:公开、互动,舆论引导工作宜‘疏’不宜‘堵’,必需直面矛盾和问题。”实在是一字千钧,语重心长。类似情况查诸史册,同样有历史典故可资借鉴。众所周知,华夏先民治水,鲧只知用堵塞之法,造堤筑坝,水来土掩,结果洪水却愈堵愈烈,以至泛滥成灾,结果自己也赔上一条性命;而大禹则一反其父之道,疏通河道,开渠排水,因势利导,卓有成效,治水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妇孺皆知。《论语》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无论对错,只要为政者有诚意、有担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定会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认真实践执政为民的崇高理想。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舆论应对危机传播》一书侧重案例,并不意味着不重理论,而是有实有虚,虚实并举,读者从书中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的理论如何深刻改变了传媒研究的进展。从社会学“张力”理论的宏观架构,到心理学“社会认同”的细密考证,再到公共管理理论的“博弈之道”,小君教授引证理论如数家珍,不掉书袋,不弄玄虚,理论联系实际,相得益彰,这对于把握舆情、提前预警,实现舆论引导的专业化、系统化是对症下药、大有裨益。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作者还将关注的视角从国内扩展至国外,将“有效引导舆论、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无国界的时代,网络也成为政治和外交的武器。吴小君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指出,一些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扩散自己的舆论影响,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此,我国政府必须不失时机地把网络舆论的引导纳入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使网络舆论成为加强中外交流、抵制国际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唱响中国主旋律、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不可替代的战略平台。”在舆情管理和引导步入国际化的时代,文化意识的作用日益凸显。关于这一点,即使迷信武力的一代枭雄拿破仑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只有两大力量,剑和心。从长远看,剑总是被心所击败。”事实也正是如此,舆论引导一定要“攻心为上”,上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否则,如果一国之民众思想被外人俘虏,他们就会把良心和灵魂乖乖捧献,俯首称臣。环顾当今社会,不少青年为西方文化的消极元素所吸引陶醉,沉溺于金钱、暴力、色情、毒品的漩涡而目眩神迷,难以自拔,怎不令人忧心如焚,扼腕叹息。新闻媒体应该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要有维护国家文化价值的自觉性,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利益的“守门员”与“护院人”。

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早就说过:“德不孤,必有邻。”中国文化自有其普世价值,无论宣传报道还是舆论引导,都应名正言顺地加以肯定和传播,这样才能“攻心为上”,扩大中国文化价值的影响,起到说服、改变和影响世界的作用。故此,舆论引导应充分肯定、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赋予其具有时代气息的阐释和不遗余力的传播。同时更善于利用网络这个桥梁,向世界各国广大受众大力传播中国文化,努力塑造真诚美好的中国形象、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的形象。

新闻媒体是以柔克刚的军队、是远离战火硝烟的武器,历来为各国所重视。若引导得力,可以兵不血刃、势如破竹,“不战而屈人之兵”,若引导不当,则会不战而败、屡战屡败,为敌国、仇寇所快。古语云:“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互联网进入自媒体时代,舆情的主导权由传统媒体或门户网站控制的局面正在改变,公民意见聚合于社交平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可忽视的力量。舆情引导和管理,任重道远,既要合乎人心,贴近民意,又要鼓舞士气,振导社会,吴小君教授的这部专著定能为这一时代课题的圆满解决提供富于启迪的崭新思路,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如数九炭火、三伏清风、久旱雨露、午夜灯光,此书之“呱呱坠地”,实乃生逢其辰也。

杜承南于重大松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