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模拟的艺术——如何用实验研究网络传播
7月23日下午,张放教授为“2021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做了题为“模拟的艺术:如何用实验研究网络传播”的讲座。张放教授是第五届中国传播学学会杰出青年奖获得者、首批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现为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副主任。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主持。
张放教授在讲座中
张放教授从“什么是实验”谈起,他表示,实验是以检索或探索为目的的模拟操作,通常所说的实验即控制实验,而广义的实验还包括生理反应测试、自主行动者建模以及焦点小组等。控制实验指的是在对外部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的模拟检验。张放教授用“测试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是否能够提升记忆效果”和“确定一个人的天赋是否对武功水平有影响”的两个案例,生动地向学员们阐释了控制实验的基本原理、变量的测量尺度、前测、分组、控制等重要知识点。
量化研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验证理论假设。张放教授认为,验证理论假设分为“将理论假设转化为变量关系”“测量变量得到数据”“分析数据判断变量关系”和“判断理论假设是否成立”四个步骤,因此明确“何为变量关系”和“怎么样对变量进行测量”这两个问题十分关键。
张放教授讲座现场
张放教授以他的“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印象形成”这一组研究为范例,向学员详细介绍了一些代表性变量关系、测量工具与数据分析方法。张放教授介绍,在该组研究中,他进行了三次控制实验。在对实验一“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印象形成效果”的讲解中,张放教授着重解释了如何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与t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比较网络与面对面两种条件下印象形成效果的差异;在对实验二“网络人际传播中印象形成机制”的阐释中,张放教授重点讲解了2×2析因设计,分享了如何通过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探明线索和图式对网络人际印象形成产生的影响;对于实验三“网络人际传播中不同类型社交线索对印象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张放教授则指导学员采用2×2×2析因设计来验证资料线索、风格线索和内容线索对网络人际印象形成产生的不同影响。
张放教授认为,控制实验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是具有远大前景的,因为其受到计算方法的冲击相对较小,实验对外部变量的控制以及对因果关系的推断,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替代。
学员现场提问
在交流互动环节,张放教授针对学员提出的“社会学研究中为什么较少出现安慰剂控制组”“被试对象是否需要代表性”“实验中以填空题取代选择题该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曾润喜教授总结
曾润喜教授对张放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谈到,控制实验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应用广泛,但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才刚刚起步,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学科,应该需要一些“可靠的知识”,而“可靠的知识”更多通过实证研究来达成。
文字/康凤娇 图片/王彦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