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台湾淡江大学赵雅丽教授莅临我学院讲授传播中的“意义科学”

2014-04-30 14:28:25     作者:陈宏达 摄影:谢桢桢     

4月30日上午,应邀访问重庆大学的台湾知名传播学学者、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赵雅丽教授在新闻学院多功能厅举办了在重庆大学的首场讲座“勾勒实践取向的传播知识地图——意义科学的架构”,和我院师生们分享自己多年来研究传播学中的“意义科学”的成果。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

(赵雅丽教授在新闻学院讲学)

赵雅丽教授先结合自己在从事传播学的研究历程中的亲身感悟,引出鲜有人关注的“传播学的意义”的关键问题,打破对传播学传统的定义,她说:“假如我们仅仅是把成为媒体记者当做学习传播学的人唯一的工作途径,那我们就很容易使得自己未来的发展受到空间限制。传播学应该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

她将自己过去对传播学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她谈到一开始是因为偶然的际遇而进入到“口述影像”的研究领域,即研究如何为没有视觉经验的视障者进行影像资讯的语文描述。她说:“保障视障者能够观赏电视节目也是一种人权。”她在这个没有前人研究的学术领域一直坚持着,不断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同时又在盲人学校接触视障者,辛勤的耕耘终于使得她在这一学术领域取得成就。

(讲座现场)

在“口述影像”的研究之后,赵雅丽教授将自己的研究层次升华为“跨符号”研究,也就是从盲人沟通符号提升为普遍大众传播中“跨符号交流”的研究领域,探讨如何透过对比策略,打造传播次领域相互对话的理解平台。

在研究“跨符号”的过程中,赵雅丽教授回归到自己探索的“何为传播的意义”的根本问题,也就是从意义角度出发,着重思考传播的专业性与核心知识。她认为,传播的“意义科学”,是针对传播学的本质问题开展的研究。她以台湾当前电视媒体当前面临发展的困境来解释研究传播的“意义科学”的重要性。她说:“台湾传统的三大电视台的衰落除了外部新媒体的冲击外,电视台都只是做大量的节目而没有去考虑对观众的定位和规划。”她还补充道:“当前电视‘数位化’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电视制作的‘数位化’,而是要使得节目制作达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主持本场讲座)

在互动交流环节,我院师生踊跃提问,赵雅丽教授一一进行解答,也进一步地为师生们阐述了传播学的“意义科学”的深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