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面向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线上平台举行

2020-08-27 11:06:09     作者:新闻学院     

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媒介融合的迭代突进,新闻传播学科如何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如何服务于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提高国际话语权,如何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些都是新闻传播学科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会专家与学院部分教师线上合影) 

2020年8月25日上午,围绕“面向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第2期研讨会在线上平台举行。会议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家受邀出席,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卓识,助力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马胜荣名誉院长致辞)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新闻学已被列为需要加快建设的、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学科之一。面对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科如何适应大趋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从既往经验看,学科方向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进步,迈入博士点建设的新阶段,诚挚期待与会专家为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董天策院长介绍学院基本情况) 

围绕办学历程、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现状、博士点学科方向、师资队伍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特色与相对优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董天策表示,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年轻而充满活力,进取而快速成长,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研究形成较好学术基础,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正在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宝贵经验。 

(郑保卫教授主题演讲)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社科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指出,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近些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已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增强学术自信。当前,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须努力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大趋势,着力解决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在新时代、新技术、新文科背景下来思考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要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传承好中国新闻学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传统、经验和基本理念,总结好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阐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想,要从理念、路径和方法上实现全面创新,要学习借鉴各种有助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新原理新方法来,在守正的前提下创新,在继往的基础上开来。

 

(唐绪军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教授,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实施的科教融合改革举措,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融为一体,现有院系整合成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学院。这种改革举措需要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战略性思考。唐绪军教授认为,新闻学科建设不单是一个新闻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新闻跟政治密切相关,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对于人才培养,他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要有批判的思维。尤其是在后真相时代,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沟通能力不仅表现在和观点一致的人沟通,更重要的是说服观点不一致的人。第三,分析的技巧。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抓住事实,核实真相,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第四,表达的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核心就是要靠表达。唐绪军教授还提到,培养人才要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培养能够统揽全局,综合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才。 

(胡正荣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原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第一,夯实基础研究,增强学科的解释力,要构建好自己的学术体系,特别是概念体系、逻辑体系。第二,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中国新闻传播有很多现实问题还没有人解答,小到业务问题,中到管理问题,大到体制、制度的问题,都值得关注和研究。第三,建设开放共享的学术机制和平台,增强学科的对话力。一方面是跟其它学科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与业界的开放、共享。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还一定要具备与国际对话的能力。

(陈昌凤教授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首先肯定了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具备“敬业”“进取”精神,以网络治理研究引领前沿、以重庆新闻史研究筑牢基础。关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陈昌凤教授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学科建设与新闻教育层面需要回归人文传统,在追求工具理性的时代,要强调人文精神。既要具备社会科学能力、也要追求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和追求真理正义之心。第二,在价值观关照下,拓展科技的发展路径。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不能与科技脱节,需要把握科技发展核心,现阶段即“数据与智能化”,它们不只是工具,关涉我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建立与信息世界沟通的能力,保持开放是保持体系和组织充满活力的根本。第三,学科要特色发展,探索“立足本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喻国明教授主题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喻国明教授,基于当前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学科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强社会的“媒介化”研究。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架构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现有研究表明,媒介会依照自己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法则对社会生活及各行各业进行媒介化的重构,进行结构化的改造,从而产生新商业、新教育等,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当匮乏。第二,数字霸权与算法逻辑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网络连接带来的结果是大量数据的产生,特别是5G时代海量的数据,成为未来在更高维度掌控传播的关键力量。计算传播学及其衍生的社交机器人、深度合成技术等,是未来传播最具影响力的领域。第三,智能时代的研究要以人为本。必须以人对外来信息的感受与信息加工的全部层级的把握为前提。认知神经传播学成为理解人的基础理论手段。喻国明教授指出,当前传媒早已超越物理世界的连接,由物理性的连接到生理、心理的连接,从现实的连接到虚拟的连接,传媒的边界已大大拓展,其中人成为诸多连接的重要节点,这不仅需要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的支撑,也需要认知神经学科等加强对人的生理、心理的认知加工机理与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为学科建设的基点。

(张涛甫教授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张涛甫教授,就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四点意见。第一,传播革命所释放的影响是全系统性的,新闻传播学科恰恰处在这场传播革命的“震中”地带,这就需要新闻传播学科比此前任何时期、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担当,更应有能力站在知识界的中心位置,但是,新闻传播学科所具备的解释力、影响力与新时代的要求、实践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传播技术带来的知识界变革要求新闻传播学给予有力的回应。在知识流量化、液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一方面应改变过去知识固化境地,不断改变自身,拓展学科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避免因定力不够而出现知识沙丘化问题。第三,应从宏观层面构建学科共识,采取共同行动。新闻传播学科应加大对宏大问题、方向性问题等的关注,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人才培养、价值关怀、共同体培育等方面形成共识,有所作为。第四,学术共同体培育。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知识共同体轮廓渐显,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同向而行,共同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学术共同体内的各个角色和节点,可分头行动,各个新闻传播学科点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自身学科定位,各显神通,各美其美,形成良性的互动。

(胡百精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胡百精教授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进展十分显著。对于未来发展,胡百精教授从个人的经验谈了四个方面的意见。第一,知识的融合应该成为未来新闻传播学科创新的逻辑起点,以知识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第二,队伍建设应该和文化建设连接且融合,学科队伍建设应该在科研与教学中形成一种“养成文化”。第三,学院和学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上升到学院的战略层面来深入思考和操作。第四,开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胡百精教授指出,学术研究应该关注现实领域的重大基本问题,围绕中国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中西学术交流与对话。此外,他还建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加强公共学术资源建设,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可以建立电子资源库。

 

(李本乾教授主题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本乾教授首先对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他指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应该抓住和顺应新技术与社会变迁的大融合发展趋势。在围绕新闻传播学科问题意识建设的同时,提升责任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科学精神。结合学院的发展,李本乾教授还谈了学科建设的四个努力方向。第一,强化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体系建设。第二,加强新闻传播学科的原理建设。第三,提升学科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创新。第四,加强学科理论和知识创新的实践应用。通过这些努力,最终实现“知识的原创、理论的原创、学术创意产品的原创以及人才培养的原创”。 

(强月新教授主题演讲) 

武汉大学杰出学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结合个人经验谈了学科建设的三点意见。第一,凝练学科方向。这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要注重学科的特色差异、交叉融合和现有基础,要响应国家战略、把握学科前沿。第二,整合优质资源。新闻传播学科要开拓视野,在学校的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第三,完善学科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对外要加强开放与交流,对内要加强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增强软实力。 

(凌晓明书记致谢)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对九位嘉宾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凌晓明指出,九位专家精辟的指导意见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他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感想。第一,加强学习。此次研讨会专家们的主题发言是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老师们一次重要的培训、辅导和启发。第二,突出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会继续强化学术队伍建设,凝练学科方向。第三,开放建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将不断深化学科建设认识,努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开放,为学院的发展增强动力与活力。 

研讨会得到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华龙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客户端相继予以报道。 

人民网:新闻传播学专家齐聚“云端” 助力重庆大学学科建设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闻传播学专家齐聚“云端”,助力重庆大学学科建设 

华龙网: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建设?全国专家齐聚重大这场云端会议 

新华网:面向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线上平台举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全国9位新闻传播学专家云端“集合” 要干什么? 

《重庆日报》客户端:全国专家齐聚重庆大学“云端“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