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
廖俊波同志在县乡领导干部岗位上,做过很多“小事”。
当年,他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担任镇长时,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养鳗鱼。群众有顾虑,怕田地改养鳗鱼失败了无法再耕种。他让企业按照恢复耕地所需的钱数,掏出钱存在银行做保证金。这样,群众就放心调整种植结构了。在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他帮东涧村引进花卉产业,同时提醒村干部,产业发展要与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结合起来,注意吸收农民参与;凤林村群众反映行路难,他除了帮助村里修路,还联系企业订单,为农民找到种萝卜的增收门路。
县委书记要负责数十万人一个县的发展,这些事可能都不是非办不可的事,但因为这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做好了,意义就不小。
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群众利益,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能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对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不能只强调长远利益而忽视群众的当前利益,也不能在维护集体利益时忘记每个普通群众都有自己非常现实的个人利益。
基层情况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即使在一个村一个乡范围内,群众切身利益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是具体的、繁杂的。基层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才能了解百姓的具体关切,弄清群众的切身利益。廖俊波同志是南平市本地人,但他调任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而且连续进行了一两个月。连当地干部都称道,这次调研让他们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新认识。正是在这种深入全面调研基础上,廖俊波同志明确了政和县的发展方向,找到了实现县域发展根本利益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
当前,每个地方都面临着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发展中的难题怎么破解?基层干部要善于从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中入手,来破解发展难题。洋屯村一个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为贷款而苦恼,廖俊波同志抓住这个问题深入调研,最后找到了解决农民小额信贷的方法。他经常讲,智慧在基层。他正是从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中看到了问题所在,在为群众谋求切身利益的努力中,破解了区域发展难题。
一心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色,为民情怀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不仅体现在救危济困送温暖上,更要像廖俊波同志那样,落实到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中。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