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发展阶段”新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新在哪里?
一是新的历史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就世情来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加速进入了大动荡、大调整和大变革的新阶段。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虽然也受到了危机的波及,但是中国凭借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效地抵御了危机的冲击,反而在危机中迅速崛起,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方案受到世界瞩目。中国的发展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改变,它们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企图也不会改变。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新的压力、风险和竞争。
就国情来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但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着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困难和矛盾。中国的改革已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协调配套,也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冲破利益的藩篱;既需要化解思想分歧,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就党情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这“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因此,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样也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二是有新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际是围绕“四个伟大”展开的,是“四个伟大”的具体化和实践化,也是“四个伟大”的逻辑论证。“四个伟大”中的每一个“伟大”,有些在党的十八大甚至更早的党代会上已经提及,但是把“四个伟大”整合在一起,把它作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之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则是一个理论创新,它具体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光辉前景。
因此,对于“四个伟大”,我们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简单孤立地进行理解和把握,而应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内在联系上和内在逻辑上加以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伟大事业,就要建设伟大工程,为伟大事业的实现提供政治保证。无论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还是建设伟大工程,都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三是有新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立足于对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历史特点的深刻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旺与发达、前进与胜利,是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竞争和国际比较中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中被世界瞩目的。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在完成伟大使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推动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据《党建》杂志2017年第10期,原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炳元)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