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本科生一支部开展2019年3月第二次组织生活
2019年3月29日下午1点半,新闻学院本科生一支部在新闻学院201会议室开展2019年3月第二次组织生活,组织生活的主题为学习和研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新闻学院本科生一支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群众参加了此次组织生活。
本次组织生活的学习主要围绕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学习,并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组织生活现场)
入党积极分子张悦同学以“择业观”为切入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此文章的写作背景,提到“在论及职业选择时,马克思并没有考虑选择哪一种具体职业,他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提高到对社会认识和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同时她向大家介绍了文中提到的选择职业时应参考的要素,包括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和社会条件等。第二点她谈到了就业态度问题,认为“要避免被虚荣心、名利和仅仅从远处观察这三种情绪和心态打乱了的应对态度”,学会理性、冷静、倾听父母意见。
预备党员廖元植同学在分享时对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板块——“选择职业考量因素”与“怎样选择职业”。他主要强调了选择职业时要厘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自己的幸福是社会幸福的最大公约数的组成”,“应当选择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并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以共勉。
(预备党员发言)
预备党员张耀天同学从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因何有别于动物 ”观点着手,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其中,张耀天同学分享了她的九条学习感悟,她表示:“要正确地利用主观能动性作出人生选择 。”她一再强调,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要一味盲目参考社会已经存在的评价,反而要通过自己的主动创造让职业符合社会需求。另外她认为理性选择与感性认知的冲突值得关注,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要更加谨慎,在决策时作出多方面的思考,比如“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自己受到鼓舞”,“自己的内心是否支持自己的选择”,“在选择时是否谨慎地权衡”等考量。同时她提出“如何避免感性认知在职业选择中出现误区”问题,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论。
同样关注“主观能动性”的预备党员吴小玉也有一份自己的理解,吴小玉同学通过文章,分析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人是有社会性的,是一个“社会动物”。同时她提出问题“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如何抵御一些不良思潮与不良信息”?对此入党积极分子厉佳坤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作为一流大学的学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自身自觉抵御这些不良信息,还要帮助身边的其他同学,自己的父母家人抵御。”
(入党积极分子同学记录学习内容)
在讨论交流环节,同学们从纷纷谈起自己的学习感悟。就“个人与社会关系”话题,陈亮同学提到“在现代社会的职业选择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其实很少有根本性的冲突”。谈到“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贾婷同学认为,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坚持理想,顺便赚钱”。不要一味地将金钱,权利,地位作为自己的就业标准,反而要坚持自己心中所想,等到达一定程度,必有回响。陈松同学针对“兴趣与工作”话题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道,不要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能否兼顾兴趣,马克思之所以受后人敬仰,是因为他的坚持。他在十七岁树立了为人类事业奉献终身的职业理想,此后一生都在为此不断努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