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从“沟通”到“议政”—王润泽教授谈实践史与中国新闻价值体系的建构

2020-06-10 11:53:33     作者:新闻学院     

2020年6月8日上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第75期“传媒大讲坛”在线上平台直播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新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润泽教授以“实践史与中国新闻价值体系的建构”为题,应邀作专题讲座。

王润泽教授从新闻实践与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对中国近代新闻价值的认知进行回顾。她指出,在十几年前自己就关注到实践史领域,尝试探讨实践史和中国特色新闻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她认为,新闻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现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国新闻价值体系建构的特殊性。新闻价值是新闻事业的核心,也是理解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基础。目前对新闻价值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观念史出发,但若从实践视角审视新闻价值在新闻活动中的现实操作,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2211591600232_.pic_hd 

引入实践史作为新闻价值理念讨论的新路径后,王润泽教授阐述了实践史视角下新闻价值要素的构建过程。鉴于国内对新闻实践史并没有完善的定义,她随后表述了自己对于新闻实践史的定义及其相关要点,并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学者关于新闻实践史的一些理论。王润泽教授认为,实践史的落脚点在于对新闻世界的改变,而不是解释。

王润泽教授还着重介绍了中国新闻价值理念的几个实践来源以及中国新闻媒体价值取向的实践总结。西方理论普遍认为“新闻真实性”位居新闻价值的核心,但她认为,从实践史看来,根据中国近百年来新闻实践的探索,新闻价值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而在马新观中,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最重要的体现仍然是“沟通”的作用。在谈及“沟通”是近代中国新闻价值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的原因时,王润泽教授解释到,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和谐秩序,这与西方国家追求的自由平等有所区别。她以美国学者梅里尔教授所提到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传媒文化,两地之间的传播文化千差万别”为引言,指出在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下,虽然中国的新闻价值中也有真实和客观两要素,但它们并不处于显著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新闻价值中,“议政”也是核心要素之一。政治对于近代新闻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文本研究中,“议政”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无论是“沟通”、“议政”还是“宣教”,通过实践史来看,这些价值追求对“发现中国新闻实践的特殊性”、“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基础与概念体系”均具有借鉴意义。 

2191591599984_.pic_hd 

最后,针对线上与会者就“新闻价值体系”、“新闻实践”等话题提出的互动问题,王润泽教授答疑解惑,分享了自己的见解。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并代表学院对王润泽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撰稿人: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