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年会:5G来了,媒体从业者何去何从?
9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分论坛“5G与媒体融合”在新闻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分论坛是“5G时代媒体融合的机遇与路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腾讯新闻副总编辑王舒怀、新华智云副总裁商艳青、字节跳动媒体合作副总经理赵颖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朱鸿军,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李嵘,华龙网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朱翔,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媒体与传媒管理教研室主任曾润喜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主持会议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代表学院致辞,向各位到场嘉宾表示感谢。马院长说,前几天在江苏如皋参加一个会议,见到美国特朗普政府交通部的助理部长,休息的时候跟他聊了一下5G的发展。助理部长认为,5G的主要影响不是传媒业,而是工业,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物流等等。马院长说,“我自己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我以为传播技术对于传媒业的影响肯定会很大。”像新华社,已创建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促进技术发展与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技术变革推动媒体创新,技术赋能影响媒体格局。“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高见,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在重庆愉快!”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致辞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发表了题为“5G时代的传媒业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认为,5G技术的发展将重塑媒介生态,催生新的媒介形态,拓宽各类市场规模,真正实现“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巨型生态系统。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
腾讯新闻副总编辑王舒怀以“视频化与人机协同:新技术背景下的媒体机遇与挑战”为题,阐述了“技术驱动传媒业发展”的观点,认为在5G时代,“视频化是不可逆的媒介发展趋势”。
腾讯新闻副总编辑王舒怀
新华智云副总裁、首席新闻官商艳青介绍了新华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所做的努力,展示了新华智云推出的多种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自动生产相当数量的新闻产品,而且能实现会议报道的实时传输,还能为视频自动添加字幕。
新华智云副总裁商艳青
字节跳动媒体合作副总经理赵颖,以“AI背景下的短视频传播”为题,详尽阐述了当下短视频的市场现状,指出视频已经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性传播,越来越多的用户拿起手机拍摄视频,成为视频生产者。
字节跳动媒体合作副总经理赵颖
分论坛圆桌讨论,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教授引言。郭小安教授以“未来5G技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会不会失业”发问。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李嵘认为,5G时代、人工智能的到来会改变媒体格局,但具备优秀采访能力的优秀记者是不会失业的,与此同时,拥有多重学科背景的复合型记者,也是当下业界的急需人才。
华龙网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朱翔认为,媒体融合的初心是更好服务受众,使命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新闻生产工具的助推,5G时代的到来,也需要人来为内容把关,输出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润喜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技术,人是智慧的,智慧比智能要高端很多。教育是教人智慧,所以人工智能代替不了教育这个行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朱鸿军提出,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高质量内容总是稀缺的。新闻教育主要是培养高质量内容生产者,既要坚守本分,又要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更好地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