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深圳晚报专访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媒体融合应“和而不同”

2019-06-29 16:46:12     作者:新闻学院     

6月28日,深圳晚报B04版整版刊登该报记者刘莉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的专访,正题为:“媒体融合应‘和而不同’”。董天策院长除了探讨媒体融合,还发表了对新闻教育的看法。现全文刊发深圳晚报的专访。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媒体融合应“和而不同”

https://zkres1.myzaker.com/201906/5d154e28622768465204aa68_1024.jpg

▲ 董天策,文学博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https://zkres1.myzaker.com/201906/5d154e28622768465204aa67_1024.jpg

在新闻教育领域,董天策算是个老兵了。1996 年,他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的研究,至今在新闻教育工作上已有 20 多个年头,培养了很多杰出新闻专业人才,在媒体融合与创新领域,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9 创意共享大会暨创新创意超级杯盛典即将到来之际,董天策接受了深圳晚报记者的专访,就新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守正、传统媒体的创新与融合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立德树人,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董天策从事新闻教育已有 20 多年,这么多年来,他专注新闻学术研究,为传媒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同时也见证了传媒业从兴盛走向剧变。

董天策说,他从事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有些偶然。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爱好古典,硕士读中国古代文学,研习唐诗宋词。1989 年硕士毕业,分配到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任教。初生牛犊不怕虎,1992 年夏天他开始撰写《传播学导论》。次年 5 月,该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 年,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邱沛篁教授组织力量编撰《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热情邀请他参与其事。1996 年春,他调入川大新闻学院,成为一名专业的新闻教师。

在四川大学,董天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新闻理论与大众传播方面的课程。后来暨南大学邀请他加盟,2002 年春,他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副教授到教授,从硕士生导师到博士生导师,从普通教师到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干了整整 10 年。2012 年底,应重庆大学邀请,他出任新闻学院院长,转眼又是六七年了。

董天策说,作为教师,努力从事教学与科研,作为学院负责人,主要是抓学科专业建设,最终都是为了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特别是要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教育,改革、创新应与守正并举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和整个传媒产业的重构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的变革状态,不仅传统媒体人在融合发展中苦苦探索,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学生心态也比较焦虑。就此现象,董天策说:“如何按照新的技术逻辑重构整个传媒产业?业界苦苦探索,学界比较焦虑,可能是媒体变革或媒体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要正确对待。至于解决之道,业界和学界或许有所不同。新闻教育,改革、创新应与守正并举。学界既要深入研究前沿问题,又要潜心静气积淀学养,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董天策认为,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媒体人成为融合型人才,成为全媒体记者,拿笔能写,扛机能拍,出镜能播,新闻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一个人其实很难成为这样的全才,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靠具有媒体融合素养而又各有专长的群体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媒体融合的有效运作。

与此相对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教育必须改革,必须创新,要大力推进 “新文科”建设,把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加强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文社科底蕴,促进文理交叉,专业融合,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与需要。

董天策认为,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培养或提升媒体融合背景或新媒体背景下的核心专业能力,这个核心专业能力应当是:在具备媒体融合素养的基础上,具备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的某种专业优势能力,而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门门懂,样样瘟”的万金油。

业界观察,媒体融合应当立体多样

近年来,传统纸媒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新媒体业务,但有些仍然停留在媒介内容的“平台转移”上。就这个问题,董天策认为,之前流传的“报纸消亡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无视新媒体冲击,报纸必然遭遇更大危机。报纸等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运用新媒体来发展自己,从最初创办报纸网络版,随后创办媒体网站,尝试报网互动,再到近年发力两微一端,力求全媒体发展,一直在追赶。这些媒体融合的方式,主要是在做加法,不断扩张媒体的新形态,形成了传统媒体 + 新媒体的格局,媒体网站、两微一端几乎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标配。

媒体融合的这些做法可以说是在与时俱进,但其突出的问题,一是停留在媒介内容的“平台转移”上,并没有真正开发出适合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形态的内容产品;二是新媒体扩张“单打独斗” ,各自办网站,搞两微一端,既缺乏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也缺乏信息渠道的有效整合;三是未能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仍按传统纸媒的办法来经营管理各种新媒体业务。

在智能传播时代,报纸等传统媒体实现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形成适应融合媒体发展的采编发流程,建设自己的分发平台,完善与用户的链接与互动,成为充满活力的媒体市场主体,或许是媒体融合的必由之路。

如今,传统媒体正处于转型变革的艰难时刻。作为一个新闻教育和新闻理论研究者,传统媒体如何转型?转型要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就这个问题,董天策认为,媒体融合是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引发的媒体生态变革过程,演进的方向应当是形成中国传统智慧所说的“和而不同”的全新媒体生态。这种全新的媒体生态,应当是立体多样,差异发展,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在全新媒体生态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政府-媒体-公众-市场”四者关系的相应变革与调整,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传统媒体来说,战略方向的调整,技术研发的推进,内容生产的变革,产品运营的变现,媒体内部的整合,运行机制的改革,都是亟待开展的工作。

如何转型?创意大会就是一个最佳案例

在接受深晚记者专访时,董天策称,深圳晚报已经成为一个鲜活的媒体融合案例。最近几年,深圳晚报先后组建创意策划中心、全媒体直播中心、演艺文化中心、视频制作中心、音频中心、应急宣教中心,先后牵手 ZAKER、网易、淘宝头条、喜马拉雅等新媒体流量平台,将平台的用户连接至深圳晚报社,以互联网思维拓展创意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重构组织、重组结构、重建生态、重塑品牌、深耕传媒、重度垂直的媒体融合路子,在国内纸媒市场纷纷下滑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取得保持利润增长年均20%的骄人成绩,可喜可贺!

董天策将参与 2019 创意共享大会暨创新创意超级杯盛典,并出席将于 29 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场圆桌论坛,论坛名称为“城市营销与品牌升级:塑造核心影响力”。他说,这次创意共享大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凡创意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媒体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创意赋能的鲜明特点,对于鼓励各行业自主创新和创意发展,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创意文化和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撑和价值引领。

在专访的最后,话题还是回到了董天策熟悉的新闻教育领域。他说,当今时代,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功利、现实,难以避免。但生而为人,总是需要理想的。传媒人更要有“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新闻理想。

现在,在大学里选择攻读新闻传播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是成年人,选择本身已表明他们对新闻理想的认同。因此,他很少专门跟研究生谈新闻理想,主要是引导和培养他们提升专业能力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成就人生。今年春,他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商议,并经党政联席会讨论,把“好学求真,力行至善”确定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训。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他在同所有的新闻传播学子谈新闻理想,希望他们热爱学习,探求真实,追求真理,怀抱真情,炼就过硬本领,并且身体力行,止于至善,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