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题报告专题系列
(一)李彬教授的疑惑:中国新媒体时代现惶恐VS美国媒体的井井有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主要问题是,中国面临媒体环境所出现的前所未有局面,出现了“束手无策”的惶恐感,但作为新媒体发源地的美国为何没有出现这种惶恐感呢?类比毛泽东毛主席提出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研究性,李彬教授指出,中国核心价值体系不健全,文化领导体系的衰败,同时,提出中国宣传新闻意识有问题,书记的思想要旨无法得到传播。可能导致中国媒体行业在面临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时候,表现出惶恐不安的现状。而美国有高度的自上而下的共同核心价值体系,他们牢牢把握领导权的核心,这可能也是美国面临媒体新环境时候表现出井然有条心态和现状的很大的原因,同时,也是美国能够维持其新闻行业领军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彬教授发言)
(二)杨保军教授诘问:结构分析视野中我国当代新闻系统的变迁及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首先介绍了新闻系统所处的社会背景。他认为中国有了新的世界观和中国观,社会要有新的新闻观,是新闻学界应该研究的重大问题。以此背景为前提,他做了题为《结构分析视野中我国当代新闻系统的变迁及趋势》的报告。报告指出,新闻系统结构研究包括: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内外结构变迁及趋势他着重介绍了新闻内部结构的变迁,提出三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大众化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介时代单一的职业传播主体结构转变成了如今的有职业传播主体民众给提与非新闻职业群体三元主体结构。媒介形态的结构从传统三大媒加上了新媒介的四元结构,大众传播主体由单一的大众式结构转变成了如今的大众、分众和各众共存结构。新闻从政治重心化转变为如今的全面社会领域内容结构。他在报告的最后说道:“学者做学问不仅要有学术,还要有思想,只有麸皮了草的学术,无冷静致远的思考,是我们自己的不争气,导致‘新闻无学’,将冷板凳坐热,才能使我们的学科有点辉煌。”他的一席话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杨保军教授发言)
(三)刘昶教授愤慨:中国新闻界的道德伦理问题与新闻教育的道德伦理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发表讲话,提出媒体行业的转型、变化,对新闻学教育的三重压力。他主要提出新闻界出现的新闻道德伦理的问题,和新闻教育过程中新闻道德伦理教育的问题。他对新闻教育提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硬新闻和软新闻的问题,媒体行业针对公众对软新闻的需求,是否应该将硬新闻报道为软新闻形式。他列举黄幼公结局事件两会新闻报道的不严肃性等,提出学界应该思考新闻的教育问题。二是新闻伦理道德底线问题,指出社会伦理问题同样也是新闻伦理所遇到的问题。比如纽约地铁事件。第三是全媒体的技能训练问题,指出媒体行业面临“ICT”时代,对记者的要求,要求培养全能记者,时代需要的是高品质人才。
(刘昶教授发言)
(四)赵振宇教授斥责:新闻“走转改”中存在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赵振宇教授在报告开头就指出新闻“走转改”中存在的问题,他说,不要以为开了个专栏,记者下了基层,写的文章就一定按新闻规律办事。他认为如果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还是找不到新闻或新闻价值不大。他认为,除了新闻报道外,新闻评论也要“走转改”,写新闻评论和报道都要到现场,遵循新闻规律。赵振宇讲到如何理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他向参会者提问,“地毯撤了,鲜花少了,文件袋薄了,但是我们的效率呢?”谈到如何杜绝应景文章时,他列举了《人民日报》的“应景”文章,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他随后又提到中国新闻奖评选调理需要改革的问题。最后,他还建议成立城市党报(媒)联盟,进行报道资源共享和人力资源共享。除了以上问题外,他提出,新闻业界开会,不应该只请专家学者,更应该请一些社会媒体人员,他说道:“以后开会能否请一些媒体,不要我们自娱自乐。”
(赵振宇教授发言)
(五)张涛甫教授高瞻远瞩:共识缺失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短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主任、教授张涛甫发表讲话,主要问题提出是:共识缺失是当下中国发展的“短板”。他指出,目前中国遭遇“三重门”:社会转型,全球化和文化价值体系转型。中国国内正面临“共识”困境,分别是断裂的社会(孙立平)、结构性怨恨:民粹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空心化、社会意识形态:碎片化、传统文化意识:无根游魂、西方意识形态:强大的“他者”和被断裂的中国。提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悬浮的共识,提出张岱年的综合创新观点。而面临的国际“共识”困境有三点,分别是软实力短板、刻板印象、传播力的问题。其中主要讲述了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误解,其中有两点,共产党国家和神秘莫测的中国形象。之后,指出共识困境的突破和国内共识建构问题,指出要重塑中国话语,建构国际传播体系,同时要敢于发声多元共生、求同存异、软硬兼施、虚实结合、上下合力、内外兼修等。
(张涛甫教授发言)
(六)韦路教授的新媒体视角:微博该怎么研究——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韦路教授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即微博该怎么研究——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问题。新浪微博作为新兴媒介,在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必然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其中有四点需要注意,分别是热门议题:设计和娱乐、设置主题:精英和草根、设置方式:多媒和评述和议题分布:分散和集中这些问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分别是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热门微博由谁设置、如何设置;热门微博议题如何分布等问题。例如,。提出满足热门微博的三个条件,包括奇异性、公共性、娱乐性,只要满足任意一条就会成为热门微博;研究方法可以参考议题设置者,比如是否加V、发布者身份分类等,关注热门微博的赞、转发次数、主题和评论等标准;同时将网络数据分析和图表分析相结合。
(韦路教授发言)
(七)马胜荣教授践行实践出真知:国际媒体变化与区域发展思考问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发表讲话,谈论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媒体变化与区域发展思考,他从世界媒体的基本状况入手,讲了美国、欧盟、俄罗斯和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传媒发展状况。他特别提到,近几年,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家意识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力量的成长,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逐渐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益价值。他接着讲到了媒体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他根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研究材料,指出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对世界媒体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认为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对世界媒体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列举了全球各地区报业发行量变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市场越富足,报纸越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而在不太繁荣的市场,电视则占统治地位。他最后谈到了世界媒体变化与区域发展的联系,列举了世界经济发展排名,他认为从中可以基本看清这样一个脉络,媒体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般比较好,或者上升比较快。
(马胜荣院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