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办
5月17日,“第四届重庆新闻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16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研究生、博士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第四届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
上午9时,论坛在新闻学院多功能报告厅开幕。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教授、院长助理秦红雨博士,四川大学黄顺铭副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党委副书记魏世平副教授,院长助理彭逸林教授、欧阳照副教授,新闻学院陈绚教授、郭小安研究员,学生办公室主任温健琳老师等出席了开幕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院长致辞后,董小玉院长、黄顺铭副教授、魏世平副书记、陈绚教授等登上主席台共同启动开幕球。当“第四届重庆新闻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字样在开幕球内亮起,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宣布本次论坛正式开幕!
(嘉宾启动开幕球)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介传播与社会文明发展”。与会的青年学子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展开了认真的学术研讨。论坛分为大会发言与分组研讨两个主体部分。中国传媒大学的周婷同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洋同学、安徽大学的王文俊同学、南京师范大学的王瑞同学、西南大学的李丹丹同学、复旦大学的许丹旸同学、安徽大学的董晨晨同学以及重庆大学的崔曜同学,依次做了大会发言。
(新闻学院董院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在八位研究生大会发言后,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董小玉院长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陈绚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点评。董小玉院长认为,此次论坛的研究生论文选题新鲜、有价值,且紧跟学术前沿。她认为一些实证研究样本处理仔细,结论合理,观点具有参考价值,但深度分析有待加强;一些论文理论性强、思辨性强,逻辑论证十分精彩,且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同时也存在笔误、不准确等硬伤。“一个人要有思想,同时要有表达思想的能力。善于抓观点,运用鲜活典型的事例读图时代要善于做图,学术论文要文采斐然。”董小玉院长对到场的青年学子这样说。陈绚教授主要分析了此次论坛的论文在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她指出在标题中提问题时注意非理性话语要慎用,拟定标题应当通盘考虑,同时要进行主体分析,还要避免标题中用词不当的问题。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教授做点评)
本次论坛一个重要环节是专家讲座。研究生同学大会发言之后,四川大学黄顺铭副教授做了题为“如何规范地进行学术写作”的专家讲座,对新闻传播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如何遵循学术规范的具体路径。董天策院长做了“匿名评审与学术共同体”的简短报告。董院长说,学术共同体需要研讨的平台,“重庆新闻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就是专门为青年学子提供的一个平台。它不仅是“重庆市”的新闻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而且也是“在重庆举办的”新闻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当然,研讨需要遵循共同体的游戏规则。为了彰显论坛的学术性,本次论坛对投稿论文实行匿名评审,邀请了清华、人大、复旦、浙大、川大等国内名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中青年学者,以及本地高校西大、西政、工商、重师、川外的教授,与本院教师一起,进行了两轮匿名评审,从161篇设稿中选出61篇参会论文,然后又从入选论文中评选出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
(论坛会议现场)
下午分组研讨,六个小组在六个不同地点同时开展讨论。分组研讨涉及报刊研究、电视媒介研究、媒介营销与形象建构、新媒体研究、大数据与传媒和传媒文化六个主题。分组研讨持续了两个小时,参与研讨的研究生报告了自己的论文,董小玉、陈绚、彭逸林、黄顺铭、郭小安、欧阳照等专家学者分别担任了各组的评议人,对研究生同学的论文做认真而中肯的评议。
(分会场讨论)
下午4时20分,论坛闭幕式在新闻学院多功能厅举行。闭幕式上揭晓了本次论坛的获奖作品,并举行颁奖仪式,共有23篇论文获得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奖励。在颁奖的喜悦中,“第四届重庆新闻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新闻学院董院长为获奖同学颁奖)
链接:“第四届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一等奖(2篇)
1.《解放乎?规训乎?——从“网络约炮”看新传播革命下中国人的精神交往》,王文俊,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2.《论媒介对于经验“自我”意识的影响》,王瑞,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二等奖(3篇)
3.《机器人新闻:大数据时代重造新闻生产方式》,周婷何双龙,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生
4.《新媒体在社会运动的集体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初探 ——以“启东事件”为例》,周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5.《影视剧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和文化营销——以英国迷你剧< 神探夏洛克>为例》,李丹丹,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生
三等奖(6篇)
6.《“城管”媒介形象的建构、污名化成因与重构路径》,张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7.《青年群体微信使用状况对代际交流的影响》,孔澜静,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8.《鸳鸯蝴蝶派的“文人论政”——以< 红杂志>为例》,徐媛 韩雪,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9.《多元主体互动:自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以“潘币”事件为例》,董晨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10.《< 焦点访谈>改版前后比较分析》,薛鹏宇郭生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11.《微博语境下的拟人际交往——以新浪微博“月球车玉兔”为例》,张雅徐红,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优秀奖(12篇)
12.《半熟社会的“手机人”研究》,吕梦露 李梦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13.《“我们”的集结:情感视角下的网络动员分析——基于“夏俊峰案”的互联网文本》,徐亦舒程蕾,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14.《阡陌独舞的演绎——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形象建构》,洪亚星,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生
15.《新华社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话语分析》,崔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16.《大数据时代下直邮广告创新与实现》,袁飞飞,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17.《对弱势群体报导的新闻框架分析-- 以“冀中星事件”为例》,朱源,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生
18.《新媒体技术重建新的社会结构——基于“媒介决定论”探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赵莹莹,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19.《以< 南方日报>为例谈省级党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供给》,许丹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20.《从“妈妈再打我一次”的UGC看俄国形式主义》,史志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
21.《“内容为王”视域下的报业转型》,杨静,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22.《方言电视节目的传播研究——< 以雾都夜话>为例的个案分析》,尹爱妮,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生
23.《从影片< 等郎妹>看客家文化的传播》,白振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