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安研究员、汤天甜老师参加“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3日-7月5日,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Signs & Me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A&HCI)、Art Review联合主办。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三百余名学者参会,旨在探索并推进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的发展,把符号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扩展到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各个文化领域。我院院长助理郭小安研究员和汤天甜老师应邀参会,并做主题发言和分论坛评议人。
4日晚,汤天甜老师在“文化与民族符号学”圆桌会议上作了题为《范式构建符号博弈场域共振——民间话语与领导人形象构建的互动关系研究》的发言。她以民间话语构建国家领导人形象为切入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软件对语料库进行数据抓取、分析并从范式构建、符号博弈和场域共振三个维度对民间话语构建国家领导人的外在范式和内在意涵进行了阐述与解读。
(汤天甜老师在研讨会现场)
5日上午,郭小安研究员担任“新闻传播符号学”(上)圆桌会议的评议人,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从传播叙事视角出发与学者们进行了发言讨论。
(郭小安研究员作评议)
在“新闻传播符号学”(下)圆桌会议上,郭小安研究员作了题为《理性与情感的权变策略:底层抗争动员的另一种解释框架—对“乌坎事件”动员过程的再分析》的发言。他认为理性-情感-理性的动员脉络可能会成为未来底层抗争动员的常态,因此,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是抗争动员的关键点。该发言引起了曾庆香、黄典林等在场学者的共鸣与热烈讨论。
此次会议决定成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蒋晓丽教授当选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长,赵毅衡教授当选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同时,大会也决定下一届学术研讨会由贵州民族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