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大曾,找寻被掩盖的时代精神——“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重庆大学
2016年10月22日,由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冯雪松发起的"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第十二站走进了重庆大学。来自新闻院校的师生、重庆各界媒体人士等参加了此次讲座,同冯雪松一起找寻方大曾精神,与两代记者对话,探讨当代记者的职业精神与媒介素养。
冯雪松与方大曾
方大曾,笔名小方,是我国“七七事变”报道的第一人,是被摄影史家称为中国“罗伯特·卡帕”的人。在他的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众多反映抗日题材的资料被传播出去,让中国更多的民众了解了最新的战况,认识抗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1937年9月18日,他自河北蠡县寄出写于保定的《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一文后,音讯中断,从此失踪。
冯雪松于1999年意外的在办公室看到来自时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陈申先生发来的传真,内容是希望编辑社能出版一位神秘失踪半个多世纪的战地摄影记者的《方大曾的故事》。自此,冯雪松走上了寻找方大曾的征途,历经15年,将方大曾仅存837张照片和抗战通讯拍摄称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并完成专著《寻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在他的努力之下,“方大曾纪念室”于2015年7月在保定落成,并推动了“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的启动。
方大曾精神及家国情怀
冯雪松老师通过视频及图片结合的方式,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方大曾的主要事迹。在对照片和新闻通讯解读的过程中,冯雪松老师引用方大曾的话说:“战争非常残酷,而侵略者却在不断地制造战争”,“不仅新闻记者要武装起来,全民族也要武装起来”。通过这种解读,再现当年方大曾对于新闻理想的理解,对家国主义所秉持的的一份情怀。
“什么是方大曾精神?”,冯雪松老师展示了两张他与方大曾站在云冈石窟佛像前的照片,同一个地点,不同的年代,并说道:“相隔几十米,相差几十年”。两代记者,对于新闻客观真实的追求,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对于家国主义的一份承担。
寻找一直继续
冯雪松老师在讲座最后说道,“寻找方大曾将会是我的永远课题,寻找一直继续。”一位重庆当地的初中生来到讲座现场,向同学们讲述了她在冯雪松老师做平影响下,开始了解了方大曾,并用压岁钱购买了50本冯雪松所著的《寻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希望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方大曾及其他的个人精神。冯雪松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都能一起寻找方大曾,传递“方大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