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重庆大学 | 加入收藏

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谈“国际新闻报道经历及思考”

2015-12-23 15:16:27     作者:孔家玉 摄影:张皓敏     

12月22日晚7点,新闻学院名誉院长、原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莅临学院楼多功能厅,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国际新闻报道经历及思考”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曾润喜研究员主持。

IMG_0785_副本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马院长表扬了我院21日晚举行的“新语心愿”迎新晚会。接着,马院长步入正题,向同学们提出了“最近发生的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以及“平时获得新闻的渠道”这两个问题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他说:“世界上的大小新闻事件天天都在发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就是每天观察这些事件,向众多受众传播这些事件的信息。”他建议同学们多关注新闻,并强调了要学会分辨新闻的真实性。

IMG_0762_副本

(名誉院长马胜荣在讲座中)

马院长提到他大学的专业是英语,随即谈到:“但我从学生时代起就非常喜欢新闻工作,毕业终于如愿以偿,并且一干就是40年”。他说:“对于热爱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国际新闻报道是具有无限魅力的。”他曾经将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和编辑比喻为“坐在世界这个大舞台最前排的观众,要将他们看到的新闻实践用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传达给受众。”马院长现身说法,分享了一些他的国际新闻采写经历,其中有亚运会和奥运会的采访经历,有惊心动魄的战争采访经历,也有谈判会议的采访经历。“在战争的环境中采访是非常艰苦的”;“会议采访主要是等待,耐心的等待”,马院长在回忆中不时感叹。

IMG_0773_副本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

“多年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经历,使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际新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和报道国际新闻?”马胜荣院长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对国际新闻的客观性、客观的隐蔽性以及“思维偏移”现象、“价值取向障碍”现象及产生原因、理性因素、如何克服制约因素、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客观性、价值取向与客观性等问题加以分析,并指出一名记者必备的三个素质:理性素质、社会素质和实践能力。

IMG_0782_副本

(同学提问)

IMG_0754_副本

(曾润喜研究员主持讲座)

最后,马胜荣院长以曼德拉的两句名言相赠:“爬上一座大山后,才会看到有很多高山需要你去攀登”、“精明的头脑与善良的心是最不可思议的组合”。